理想汽车最近略显窘迫。
方才揭幕的L系列新车,标榜全系革新,谁料上市首周“大定”堪堪破1.5万,乍听似还过得去?
然鹅,细究这个“首周”的算法,颇有门道。
坊间传言,竟将发布会前的订单也一并纳入,算下来,新车面世后货真价实的72小时订单,估摸也就1.2万上下。
这就略显尴尬了。
因为,倘若与问界捉对厮杀,那落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问界M8或M9,单拎出任何一款,甫一上市72小时的订销量,便能将理想L全系斩落马下。
尤以问界M8为甚,直接捅破44000台,堪堪是理想L全系的三倍有余!
这可是与理想L9同属一个段位的车型,含金量不可谓不高。
即便是均价直逼60万的问界M9,理想L全系也只能望其项背,喟然兴叹。
这数据一经铺陈,理想汽车的境地便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缘何会呈现这般态势?
舆论普遍认为,此番理想的换代诚意稍欠,产品力未能撩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直白点说,就是“心意”也许没那么到位。
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得厉害,尤以智能化这块,各家都铆足了劲儿。
理想早先靠着增程技术和精准的客群定位,勉强算是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但时至今日,仅凭这些似乎已然力有不逮。
论及智能化,现如今能将“智驾”二字叫得震天响的,好似真就唯华为一家。
这颇有些像武侠小说里,练就了一门独步天下的绝技,旁人便很难与之抗衡。
这便引出一个诘问:在智能化浪潮下,当各路豪杰都向“智能”这个方向聚拢的时候,理想的护城河又在何处?
一旦失去了独树一帜的优势,消费者便极易被性价比更胜一筹的车企所吸引。
盖因,现如今大家购车,除了考量品牌、舒适度,更看重的是智能驾驶体验。
理想的“奶爸车”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但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这个标签也日渐式微。
其他车企亦在殚精竭虑地打造适合家庭的车型,且在智能化方面做得更为出彩。
细细想来,着实饶有趣味。
曾几何时,理想堪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起之秀”,风头无两。
而今,问界攻势愈猛,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好比两位武林高手过招,起初理想领先,但现在问界觅得了新的突破口,进而开始了反超。
当然,此刻就断言“理想下沉,问界上位”,或许稍显草率。
毕竟,市场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明日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但此番的订单数据,确确实实为理想敲响了警钟。
这背后,实则也折射出消费者心态的嬗变。
往昔,大家或许更看重品牌、内饰、空间,但现如今,智能化体验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说白了,就是大家更乐意为“科技”买单了。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肇因归咎于理想的换代力度不足时,是否忽略了整个行业都在飞速演进这一铁律?
理想亟需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寻觅新的增长引擎。
否则,在竞争龃龉的市场中,很容易被后起之秀所超越。
这不仅是理想汽车面临的挑战,也是所有车企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在智能化时代,如何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方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这场“权杖交替”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