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

每次一提起电动车、摩托车的新规,大家多少都会皱下眉头。很多事,看起来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真遇到上头查起,还是自己吃苦头。那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地方不断地针对二轮、三轮、四轮电动车加强管理,不是说发展绿色出行吗?不是说给老百姓方便吗?老有人问,国家出这些招,到底图个啥?

换句话说,是不是电动车给大家带的麻烦,比带来的好处还多?电动车的发展,本来很漂亮。绿色、便宜、方便,无论是上下班、送快递外卖,还是老人带孩子买菜,全靠这个小电马。上市快,普及快,甚至解决了部分城市交通压力。但你有没有发现,这“快”里头藏了不少问题?我问一句,现在你走在马路上,每天能看到多少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的电动车?你每次进小区,楼道里、消防通道里是不是停满了大大小小的电瓶车,有没有人拉根长电线从家里挂到一楼偷偷充电?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这个新规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上头吃饱了撑着和老百姓过不去。被你我忽略的小问题,背后其实是大隐患。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各种新闻没少见。短短一根私拉的充电线,一起小小的着火事件,背后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生活被烧得精光。再比如电动车交通事故数量年年攀升,因为电动车速度快、管理反而跟不上,小到磕磕碰碰,大到车祸致死,伤亡数字直线上升。这不是杞人忧天,是现实。

说到底,治理并不是想一刀切地卡住大家的出行路,而是想把这事整到正儿八经的道上来。新规里提得最重的就是“上牌”和“驾驶证”。你要用电动车上路,就要像汽车那样,有身份、有归属、有记录。其实就是让交通参与得更公平,出了事责任明确,自己有保障,别人也受保护。可为啥大伙反感?其实说难听点,是长期的“放养”和“惯性”思维,早些年电动车兴起,啥都不管,谁都能买,谁都能骑,改装、拉客,随便来。现在光景变了,要规范了,难免不习惯。

再聊下改装加装。有人觉得自己小聪明,大电池高续航,自己多省时间,店家多卖钱。可这些东西不合规啊,一个爆炸新闻出来,受害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邻里。电动车市场水很深,从生产厂家到改装摊点,中间变现和漏洞都不少,真查起来,涉及消防、公安、工商等一大串部门。有人吐槽买车容易,合格证、发票、备案齐全的难,有地方甚至还盯住卖电动车的门店查得比抓小偷还勤快。其实不是谁想刁难人,而是这里头的乱象确实太多,不查不行,还得做好基础才能谈后续发展。

很多人关心罚款问题,动不动就上千上万,真出了事,5000块小轻松没了。有人说,“咱们老百姓骑个二轮,三轮的图省钱,它还能搭孩子、送菜,这一查一罚还能用吗?”那就要问一句,你骑车图省钱,图方便,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乱停乱放、骑快车逆行的时候,别人是不是也图个安全?国家一边在城市推广绿色出行,提倡电动车,但同时也得给这事立规矩,哪个行业能一拍脑袋说随便来?

这几年,电动车“非法营运”问题也很突出。城市里头做快递、送外卖、接送客的,一大把。有些甚至把电动车当出租车使,既没手续,也没买保险。一出事,受害者想都不用想,自己认栽。“不上牌不买险,看着省钱,一旦出事白忙活。”这话不好听,但是真相。有些人说国家就是拿不挣钱的小老百姓下狠手。可换个角度想,要是出了大事故,谁又能补得上呢?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尤其是四轮电动低速车,说白了,不合规的代步工具,外观像辆小轿车,该有的配置一样都没有。出了事,四面八方的矛头指的只有政策。“怎么能让这些车满大街跑?”这几年,四轮代步车禁行、报废、严查,让不少老人着急。但真出了事,是法律没管,还是厂商忽悠,还是使用者钻空子?新规一条一条,其实就为了解决这个灰色地带,让大家明明白白花钱,正正当当上路。

那新规之后,电动车市场路在哪?出行怎么搞?其实大部分问题,早就有解。生产企业按标准来,售后和卖场手续齐全,买车就能办证,用户按规合法骑,多部门联动,大家都省心。管理目标不是把市场卡得死死的,而是把漏洞堵住,不让个别人玩坏了大家的便利。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还是不免有点担心,不少地方一管就“一刀切”,说查就查,说扣就扣,连缓冲期都没。其实,真正想解决问题,除了规章制度,还得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小城市、农村,电动车已经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要是一下全禁或违规车全清,那确实让一大批人一夜返穷路。因此,当地的政策应该“新老结合”,比如设缓冲过渡,对老车淘汰有补助,加快正规电动车普及,然后逐步淘汰“三无产品”。而不是政策一来,过渡期一刀收,谁都别跑。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再说说电动车充电问题。“飞线充电”不是每个人都为了省电费,更多是物业、小区没及时装充电桩,找不到地方。谁都知道拉线充电危险,但不拉去哪儿充?做好“铁腕执法”同时,还得有一步到位的基础配套。小区多建些共享充电桩,老百姓省心,自己也安心,谁还愿意冒着火灾去拉长线?

当然,不戴头盔酒后驾驶,那就是自觉问题。这种习惯其实比罚款更重要。你反问一下,一个罚5000块的头盔,不如一个30块实际戴头上来的值钱。一出事故,家里人哭天喊地,后悔都来不及。咱们小老百姓,争这点小便宜不是办法,出事谁都受不了。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电动车新规出台,管理加强,违规充电和上牌成难题-有驾

最后还是要提一句,这一轮新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有许多不足:一是地方政策落地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不过度执法?二是配套的售后、登记、充电等服务能不能跟得上?三是对于需要淘汰的老百姓也好、商家也好,是不是能够实实在在有补贴、有好政策,帮大家顺利转型?一刀切谁都不喜欢,过渡做足了,谁还会心烦?

说到底,咱们不是反对管理,咱们是在乎公平和温度。希望新规让电动车市场更安全,更有序,而不是又成了一个新的执法创收工具。换句话说,期待的是“管、理”两字都能做好——该管的别藏着掖着,该理的别一刀切;老百姓愿意配合,但政令也得让人心里服气。别让本来很方便的电动车更麻烦了,更别让政策变了味——这才是大家心头最想说的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