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老话,搁在驾照这档子事上,那是字字泣血的真理。
诶,说来也怪,最近朋友圈又被科目二的“折戟沉沙”事件狂轰滥炸。怎么着?还不是哪个倒霉蛋一把方向盘杵歪了,直接宣告Game Over。脑补一下那些为了那几近玄学的倒车入库,在驾校里被烈日炙烤成焦炭,晚上回家还要被老娘损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倒霉孩子,我这老腰都替他们隐隐作痛。
今天咱就来唠唠嗑,这倒车入库,看着像个小学生算术题,背后却是学员们历劫飞升的血泪史。这事儿本身没啥花头,无非是学徒们在勤学苦练,抑或是应试之际,因为各种姿势的抽风,导致车身姿态跑偏,最终与合格证失之交臂。教练的耳提面命,网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葵花宝典”,铺天盖地。然鹅,为啥还是有那么一大波人,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功亏一篑?
倒车入库,与其说是技术活,倒不如说是心理战,外加资源分配的明争暗斗。
你细品,学车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割肉放血。压力山大,动作自然就走了样。况且,当下驾校教练的业务水平,那是龙蛇混杂,鱼目混珠。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呕心沥血地传道授业解惑?那些家境殷实的学员,可以壕掷千金,报个VIP定制班,享受专属教练的悉心指导,通关率自然高人一等。那么,那些普罗大众呢?只能在人满为患的练习场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靠自己瞎摸索。这公允吗?
我有个在犄角旮旯县城驾校“深造”的朋友,她跟我吐槽,她们那疙瘩的教练,教的都是些“土掉渣”的野路子,什么看树影,瞄电线杆,压根不管什么空气动力学。结果她一进城,发现以前学的全是花拳绣腿,还得推倒重来。这不就是城乡教育鸿沟的活生生写照吗?
再来说说这考试,考场上那压抑的氛围,考官那张扑克脸,都足以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再加上考试机会屈指可数,一旦铩羽而归,不仅耗时耗力,还烧钱。我见过有人考了五六次才勉强及格的,感觉魂儿都要被抽走了。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手艺不精吗?更是因为规则制定的时候,压根没把学员的心理承受力当回事。
另外,现在很多地方的驾考规则,就像三月的天,说变就变,今天挪条线,明天换个库,让学员们一脸懵逼。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派,不仅平添了考试的难度系数,也让学员们惶恐不安。
所以,倒车入库难,难的不仅仅是那点雕虫小技,更是其背后盘根错节的社会问题。
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下,如何让驾考这潭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更加以人为本?是不是应该狠抓驾校教练的业务能力提升,让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是不是应该减轻考试的心理负担,给学员们多一些试错的机会?是不是应该保持驾考规则的稳定性,杜绝朝令夕改的陋习?
窃以为,可以考虑引入模拟驾驶舱,让学员在拟真的环境中操练,缓解应试的紧张情绪。可以增加考试的次数,给予学员更大的容错空间。可以公开驾考的评分细则,让学员们清楚自己的短板所在。
与其在那儿怨天尤人,倒不如撸起袖子,想办法改变现状。与其让学员们在焦虑和不安中苟延残喘,不如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充满人情味的驾考生态。
说到底,我们都盼着,未来的坦途,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游刃有余,更是制度上的四平八稳。而这,需要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