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声明中明确,YU7 的预发布会将聚焦于产品设计、技术亮点和外观细节,例如新增的 “钛金属色” 车漆、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 “Xiaomi HyperVision” 等。这种 “先展示后定价” 的模式,被业内解读为小米希望通过延长市场关注周期,在收集用户反馈和观察竞品动态后再确定最终售价。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的定价曾经历内部激烈讨论,最终以 21.59 万元起售并引发市场轰动。而 YU7 作为 SUV 车型,其定价逻辑可能更复杂:同平台 SUV 通常比轿车(如 SU7)定价高 2-3 万元,结合 SU7 的价格区间,市场普遍预测 YU7 起售价可能在23.59 万元左右,高配双电机四驱版本或接近 30 万元。
小米 YU7 定位为中大型豪华性能 SUV,长宽高分别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五座布局,外观提供宝石绿和钛金属色两款车漆,轮毂样式和尺寸可选。其核心配置包括:
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位于前风挡玻璃下方的贯穿式显示屏,支持多模态交互,集成导航、车辆信息等功能。
动力系统: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达 691 马力,远超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的 450 马力。
智能生态:依托小米智能家庭生态,支持车家互联、语音控制等功能,强化 “科技平权” 理念。
在竞品对比中,YU7 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智界 R7 等车型。尽管 Model Y 在品牌影响力和驾驶质感上占据优势,但其内饰设计和智能辅助系统的本土化适配(如 FSD 在中国的落地问题)存在短板。而智界 R7 虽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但价格偏高且线下服务网点有限,给 YU7 留下市场空间。
小米此次延迟公布价格,被认为是应对新能源 SUV 市场白热化竞争的策略调整。当前 20-30 万元价位的 SUV 市场,不仅有特斯拉 Model Y、理想 L6/L7 等竞品,还面临比亚迪唐、小鹏 G9 等车型的挤压。延迟定价可避免过早暴露底牌,同时为供应链成本优化(如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固态电池)和产能爬坡争取时间。
此外,小米近期因 SU7 自燃事故等负面舆情,选择低调处理 YU7 定价,或为转移公众焦点,待产品口碑稳定后再公布价格。尽管如此,YU7 的 “盲订” 通道已吸引超 3 万订单,显示市场对小米造车的持续信心。
对于消费者而言,YU7 的正式售价预计将在 6 月前后公布,7 月启动交付。若延续小米 “诚意定价” 理念,其最终售价可能在 23-25 万元区间,成为特斯拉 Model Y 的有力竞争者。不过,高配车型的定价需平衡豪华配置与成本,可能接近 30 万元。
值得期待的是,雷军在预发布会上可能透露更多技术细节,如自动驾驶系统、电池续航等关键参数。若 YU7 能在智能生态和性能上实现突破,或将重塑 20-30 万元级 SUV 市场格局。
小米 YU7 的上市,标志着小米汽车从轿车市场向 SUV 领域的拓展。尽管今晚的预发布会不公布价格,但产品的技术亮点和市场定位已引发广泛关注。对于小米而言,如何在保持 “性价比” 基因的同时,应对 SUV 市场的激烈竞争,将是其能否延续 SU7 成功的关键。而消费者不妨保持关注,待 7 月正式上市后,再综合价格、配置和试驾体验做出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