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落地,旧车退出,消费者选购需留意五大变化

今年9月1日,由四大部委联合制定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落地。对于行业来说,这不是一纸简单的文件,而是一道分水岭——自此之后,旧国标电动自行车正式被逐出生产线,厂商们将不得不拥抱新国标,旧款车型只能靠库存消化。距离九月不过弹指一挥间,市场上已是一片“旧标清退”的紧张氛围,消费者纷纷犹豫:新国标电动车到底有何玄机?和过去骑了多年的旧车究竟差别几何?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新国标的五大核心变化,提前打点购车要领。

首先,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一点莫过于外观: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是不是那个熟悉的“老朋友”?会不会摇身一变变得面目全非,让人骑出去像表演艺术家?好消息是,从各大品牌已经悄然亮相的新型号来看,新旧国标的整体造型依然延续原有架构。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头部企业已斩获新国标CCC认证,纷纷晒出了“新装”。不得不说,无论是雅迪C18,还是其余竞品,新版车与旧版车如同双胞胎,区别得靠细心辨认。脚踏这等让无数车主“抓狂”的标志物,如今已经不再强制配备。换句话说,今后“有无脚蹬辨新旧”的老招数已失灵。部分车型还可以见到加粗防撞梁等新元素,原因无他——新版国标给铅蓄电池车型放宽了重量上限,整车可达63公斤,安全防护加强便理所当然。至于“电摩造型”会否消失?答案只能是“模糊地带”,毕竟规矩更严,擦边球随时可能被查。

新国标落地,旧车退出,消费者选购需留意五大变化-有驾
新国标落地,旧车退出,消费者选购需留意五大变化-有驾

新国标对行业最具杀伤力的“刀刃”,其实藏在细节里。第一刀,砍向塑料件。新标准明确规定:“塑料整体重量占比不能超过5.5%”,其意不仅仅在环保障,更是把“易燃易爆”的黑锅甩出门外。想靠堆塑料降低成本搞花活,那是天方夜谭了。第二刀,锁死非法改装。电机最高转速设限,超速即自动断电,妄图让电动自行车“脱缰狂奔”的,还是收起那个心思吧。爬坡性能则以限值保障,既防止“肉包铁”飞坡飞不上,又杜绝“提速魔改”。更狠的是,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信息互认机制,想换块大电池多跑点路?现在连型号都要严格配套,一道门槛拦死了不少DIY发烧友的路。

新国标落地,旧车退出,消费者选购需留意五大变化-有驾

第三刀,脚踏装置“松绑”。脚蹬子,曾是判定“是否为国标车”的一大标志,如今退出历史舞台。此举虽让部分怀旧党哀叹一声“情怀已逝”,可实际给设计师松了绑,能解放空间,哪怕是纯电模式,也不会再纠结于“鸡肋脚踏”。第四刀,新增“黑科技”,北斗定位与动态监测功能写入新规——家庭自用车可选配,运营车辆必须上岗。被定位、被监控也许让部分市民感到隐隐不安,但对失窃风险居高不下的车主来说,总算加了道保险。

最后一刀,砍在了重量分界线上。铅酸系列车型整车重量提升至63公斤,感受到来自电池的幸福加重,但锂电车型仍维持在55公斤,并未一刀切。换句话说,“以重为美”的趋势将结束,“轻巧灵动”与“续航保障”需要另辟蹊径。

把这几项新规总结起来,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看监管收紧、技术升级,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上限并未提高,你能体验到的动力和加速还是那一套,“换汤不换药”。想要追求“风驰电掣”,那您恐怕还是与超标车说再见。至于品牌选择,国标一统江湖之后,消费者反而更容易跳出“鱼龙混杂”的泥潭,睁大双眼挑大牌,少掉了因参数作假的焦虑。

新国标落地,旧车退出,消费者选购需留意五大变化-有驾

当然,新国标还隐藏一个小彩蛋:在监管趋严的同时,全行业“洗牌”加速,小品牌若无核心竞争力,恐怕难以为继,而大品牌早已悄然占据赛道。也就是说,等9月新规全面实施后,市面上能见的新车和可靠车型要多得多。对此想换车的朋友来说,“观望期”至此才算真正结束。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别高估变化,也别低估趋势。新国标带来的,不只是“漂亮身板”或者“合规标签”,更重要的是为整个行业画上了更清晰的边界。对于绝大部分骑友来说,不论新旧国标,能平安上路、靠谱省心才是王道。至于那些问“什么时候能飞起来”的,还得老老实实等航空局发文。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