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启动前等30秒还是直接开走?15万公里后发动机缸压相差15%,老司机的5个动作或许能省下万元维修费

冬季启动前等30秒还是直接开走?15万公里后发动机缸压相差15%,老司机的5个动作或许能省下万元维修费

上个月在4S店遇到个哥们儿,开了八年的车开始烧机油,换活塞环加清理积碳,账单一万三。技师拆开发动机给他看,缸壁上全是划痕。这哥们儿当场懵了,平时保养挺勤快,怎么就成这样了?技师问了句:冬天早上着车,你都是怎么操作的?

这个问题,可能90%的人都没往心里去。

车停一晚上,机油基本都流回油底壳了。金属部件之间那层油膜没了,就像两块石头硬碰硬。有人专门做过对比实验,一辆规范预热的车和直接起步就走的车,跑到15万公里后拆开发动机看,缸压能差出15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动力衰减、油耗上升、怠速不稳,这些毛病可能都跟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磨损有关。

钥匙拧到通电位置先别急着打火。仪表盘上那堆灯一个个熄灭,其实是车在做自检。燃油泵在建立油压,行车电脑在校验各种传感器,这个过程等个五到十秒,算是给全车系统一个缓冲。

着车之后更有讲究。转速表指针会先蹿到一千二三转,这是电脑在给发动机加浓混合气帮它升温。等指针自己掉到八百转左右稳住,这段时间大概半分钟到一分钟,耐心等等。见过太多人刚着车就一脚油门往外冲,表面上省了几十秒,实际上每次都在透支发动机寿命。

头三五公里转速别超两千转,这个阶段不光是发动机在升温。变速箱、差速器这些地方的油液升温比发动机慢得多,太性急了,齿轮之间的油膜还没建立好就开始硬磨,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

水温表指针没动之前,座椅加热、大灯这些耗电大户先别开。冬天电瓶本来就吃力,你再给它增加负担,点火线圈的工作效率也会受影响。暖风得等水温起来才能开,过早开启会分流冷却液的热量,反而让发动机升温时间延长20%以上。

机油标号这事儿别光听加油站小哥推荐。瓶子上那个W前面的数字,说的是低温流动性。0W能对付零下三十五度,5W大概是零下二十多度,15W可能零下十度就不太行了。北方冬天还在用高粘度机油,启动马达的负荷可能增加一半,电瓶寿命也跟着缩水。

冬季启动前等30秒还是直接开走?15万公里后发动机缸压相差15%,老司机的5个动作或许能省下万元维修费-有驾

防冻液的冰点要比当地历史最低温度再低15度才保险。虽说南方不常见零下十几度,但寒潮突然来袭,水箱冻裂的案例也不是没有。旧防冻液用久了酸度会超标,对铝制缸体的腐蚀作用不能小看。

玻璃水也得换成冬季专用的。普通水或者加了洗洁精的土办法,零下几度就冻住了,储液罐冻裂修起来上千块。冬季玻璃水里有甲醇添加剂,冰点能到零下二十五度以下,喷出来还能帮雨刮除冰。

早上玻璃起雾别用热水浇,温差太大玻璃可能裂。开暖风对着挡风玻璃吹,等个五分钟是稳妥的做法。赶时间就开外循环加上AC键,这个组合除雾最快。AC键不是单纯制冷用的,它能除湿,把玻璃上的水汽带走。内循环千万别长时间用,车内湿气越积越多,玻璃上又会起一层雾。

雨刮冻在玻璃上别硬掰,喷点防冻玻璃水或者暖风吹一会儿,自然就松了。那根橡胶条撕裂了,换一套少说几十块,不划算。

电瓶这东西比想象的脆弱。停车后行车记录仪还在工作,大灯忘关,这些看着不起眼的耗电,放一晚上可能就把启动电量耗光了。更要命的是,电瓶亏电三次,容量就会衰减40%,原本能用三年的,一年多就得换。

打不着火需要搭电的话,正极接正极没问题,但负极别直接接电瓶,找个车身上的金属部件搭上去。电瓶里的氢气遇到火花可不是闹着玩的。静态电压低于12.2伏,这电瓶基本就在倒计时了,入冬前检测一下能省不少麻烦。

胎压也得注意,温度每降10度,胎压大概会掉0.07个气压。冬天可以比标准值高0.1到0.2个气压来补偿热胀冷缩,但也别打太高,会影响抓地力。气温低于7度,普通轮胎的橡胶就开始变硬了,冰雪路面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

开后驱车的冬天得格外小心。冰雪天起步容易打滑,别跟油门较劲,试试手动模式挂二挡起步,扭矩小一些反而更容易走。方向盘记得正着握,车尾一甩就往甩的方向轻轻带一点,别猛打。ESP开着的话系统会帮你稳住车身,但你自己得配合好。

坡道起步更考验技术。有坡道辅助的还好说,没有的话就得手刹油门配合,油门大了侧滑,小了溜车,这个分寸得自己琢磨。

冬季启动前等30秒还是直接开走?15万公里后发动机缸压相差15%,老司机的5个动作或许能省下万元维修费-有驾

洗车之后记得开出去踩几脚刹车,把刹车片和刹车盘上的水分带走,不然冻住了就麻烦了。ABS启动时踏板会弹脚,这是正常现象,保持踩死状态就行。

冷机急加速最伤发动机。这时候电脑会加浓喷油,过量的燃油遇到低温的缸壁就会冷凝,形成积碳附着在进气道上。一万公里下来,积碳厚度能达到零点几毫米。原地热车超过一分钟其实也没必要,边走边热反而让三元催化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排放和油耗的平衡点大概在水温表到中线三分之一的位置。

绕车检查也别偷懒。轮胎胎壁有没有裂纹,车底有没有漏液,这些都能看出问题。启动后仪表盘上机油灯常亮,那是油压不足,得马上熄火。电瓶灯亮红色,发电系统可能有故障。ABS灯黄色,说明冰雪路面的刹车辅助可能失效了。

皮带发出吱吱声,可能是低温硬化打滑。排气管有时候会“放炮”,那是混合气过浓。这些异响别不当回事,及时检修能避免更大的麻烦。

车要是长时间停放,电瓶负极最好断开,或者每周启动15分钟。胎压充到标准值的1.2倍,避免轮胎变形。雨刮支起来,防止胶条粘在玻璃上。乙醇汽油停放超过一个月,最好加点稳定剂。

再次使用之前,先接通电瓶检查机油位,手动转两圈曲轴,怠速预热10分钟,然后低速试试刹车。这一套流程下来,车况基本就心里有数了。

电动车冬天倒是不用热车,但续航衰减是个实在的问题。零下十度可能掉40%的电,出发前连着充电桩能激活电池保温系统。低温时能量回收力度会减弱,刹车距离增加,得提前适应。充电口结冰千万别硬拔,暖风融化之后再操作,高压系统不是开玩笑的。

这些细节看起来琐碎,但每一条都跟钱包挂钩。车这东西,你对它上点心,它关键时候就不会撂挑子。那些修理厂里排队修发动机的,多半都是平时没在意这些小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