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给钢筋铁骨起外号的汽车吗?当小米汽车推出那个号称能扛住2200兆帕压力的超级钢材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下安全有保障了。可转眼就有人发现宣传页角落藏着蚂蚁大小的注释,原来这个响亮的名称只是研发项目的代号。这就像给自家孩子取名大力士,实际却要看体检报告。
消费者心里顿时七上八下。毕竟买车不是买白菜,关系到全家人的安全。那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厉害,比普通钢材强度高出近半,但项目名称和真实性能之间到底划不划等号?这种疑问让准备掏钱包的人把手缩了回去。
直到九月底的深夜,小米才在回应中解释这种标注方式在汽车行业很常见。他们强调这是企业投入研发的成果,专利证书上写着小米和合作伙伴共同的名字。就像厨师研发新菜谱,虽然给菜肴起了威风凛凛的名字,但食材和做法都经得起检验。
不过这个解释并没有完全消除大家的疑虑。当你在菜市场听到特级精品这样的称呼,总会想看看实际品质。汽车行业用专业术语包装技术参数已成习惯,但普通家庭更关心的是紧急时刻这层钢铁外壳能不能保护好家人。
汽车安全从来都是严肃话题。当企业用研发项目名称来标注材料性能时,就像医生用科研项目名称来介绍新药效,难免让人需要转几个弯才能理解。监管部门或许应该像学校老师规范作文格式那样,给技术宣传制定更清晰的标注规则。
现在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当科技快步向前时,信息透明能不能也跟上节奏?如果每项惊艳数据都需要备注说明来澄清,消费者要准备多少本词典才能读懂汽车说明书?你看车的时候会仔细研究那些藏在角落的小字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