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6成都车展亮相,外观升级,配置拉满

一辆中大型SUV要在车展亮相,预售价20.99万起,还贴心地安排了9月10日上市这一档期,这事儿出来,大伙第一反应几乎都是:咦,智己LS6又有新花样了,好像挺“敢”的。

敢预售、敢创新、敢涨价——敢争用户眼球,反正这市场卷得这么厉害,不敢点谁搭理你啊。

智己LS6成都车展亮相,外观升级,配置拉满-有驾
智己LS6成都车展亮相,外观升级,配置拉满-有驾

但这车究竟值不值那“起步价”,跟此前的老LS6比,它到底是换了壳还是脱胎换骨,卖点在哪,网络上已经开始有点躁动的讨论了。

智己LS6成都车展亮相,外观升级,配置拉满-有驾
智己LS6成都车展亮相,外观升级,配置拉满-有驾

真的,网上那种“20万买啥电车才不后悔”的帖子评论区,最近几天应该有一半是被LS6相关消息洗版了。

你要说智己这个牌子,实话讲,它最近一年走得就是一条“越来越卷”的路。

每次出来个新型号,不是花样整得越来越多,就是硬件叠了一大堆没见过的新玩意——理智点说:它到底是不是个“性价比爆款”,新款LS6又凭什么敢在成都车展这个节骨眼上抢头条?

这问题挺有点“悬念”,说到底买车这事儿,谁不纠结点配置、价格、性能和面子呢。

新车出来总要掀点骚动,但仔细琢磨这个LS6新版本,说白了它还是没法靠一句“我换了样子你就得买”打动消费者。

车企卷技术、卷细节,但咱买车图啥?到底是标新立异,还是买个踏实可靠,配置多了到底用不用得上,贵了几千块到底值不值,我今天就想顺着这个话头,慢慢扒一扒。

先看长得怎么样,新款LS6亮相那天,大伙第一眼瞄过去就注意到车头有了点新气象。

新家族式语言啥的,说实在的每次听到都感觉像“美妆圈新配方”,到底真有多少变化,一般人第一眼就是看灯,看格栅,看车身侧面。

这车前脸确实做了文章,“T”字型头灯组先摆出来,新光源移到两侧,还加了竖向灯带,想打造点未来感。

我个人觉得,车前包围的大格栅往往决定了观感:面积越大,气场越足,这也算是新能源车卷设计卷到极致的表现吧。

不过新款跟现款一比,其实尾部变动不算多,还是贯穿式灯带那套,下面搞了数字屏幕,可自定义这点挺讨好年轻人的。

侧面门把手还是那种“隐藏式”,时下流行,黑涂装的B/C柱和下方装饰,都能营造点运动范儿。

关键是轮辋也给改了,新造型,配备倍耐力蝎子系列轮胎,这名字听着是不是特别带劲?但实际体验到底如何,得等真车上路才能知道。

尺寸这块,新车比上一代略微加长加高,27毫米长度的提升,说实话实际空间感不会有巨大变化,但毕竟轴距没动,可以理解为稳下来的设计。

纯电和增程的高差也就两毫米、四毫米,没什么影响,主要还是让人好奇内部空间分割是不是够合理。

颜色选择上很有诚意,蓝的、黑的、红的、银的、茶的、白的共六个颜色,这比很多合资车只能选个黑白灰,起码让视觉控们有了多点选择权。

都市闪耀套装特别提出来,21英寸轮辋、专属高亮铝侧窗件啥的,那是主打“上档次”,说句实在的,新车上市拼视觉,配色配套必须得跟上。

咋说呢,现在车内设计越来越卷科技感,但这车的全新中控布局值得说一说——屏幕依然是一体式大屏,但悬浮造型成焦点。

据说是5K分辨率,这参数亮眼,但取消升降功能是“砍冗余”,副驾娱乐屏面积变大,还改成独立式嵌入,相比现款确实更像“主驾社交客厅”的调调。

副仪表台彻底变成桥鞍式,底下的储物空间变得更实用,瞄准了“杂物党”的需求,毕竟副仪表台上个大屏,说实话,真用得上的不多,索性砍了绝对是加分。

方向盘回归全幅样式,多功能旋钮分布很直接,但据官图,YAT半幅方向盘可选,这种灵活度还挺重视未来智能驾驶体验。

怀挡保留,加了A柱摄像头,说白了就是延伸点安全功能,疲劳监测用起来确实比智能座椅报警更靠谱,但AI监测会不会误判,还得看优化。

副驾那中控台直接增加了手套箱,这算给空间控一个小彩蛋,存杂物更方便。

物理按键还在空调出风口上方,考虑到了“盲操作”,就是不用低头找屏幕点啊点,有些司机就爱这个“老派设计”。

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升级,带通风槽,手机再也不怕在夏天变夜市烤串了。

配置上,新款LS6的增程版一口气出4种配置——52 Pro、52 Max、66 Max和66 Max+,预售价拉到21.49万、22.99万、23.99万和25.99万,说实话,价格跨度后面两款已经奔高端去了。

续航不是一口价决定的事,52 Pro和52 Max配磷酸铁锂电池组,纯电续航370公里,顶多是市内代步够用。

而66 Max和66 Max+的三元锂电池组,把续航拉到450公里,满足了那些“偶尔全家自驾游”的梦想。

芯片这块就得拿出来斟酌,52 Pro用英伟达Orin X和高通骁龙8295P,加视觉辅助驾驶系统,属于主流配置。

52 Max和66 Max一样,差异只是电池和续航,配置上激光雷达、四轮转向、智慧灯语这种“智驾黑科技”都在线,真到了这一步,可以体验半自动驾驶的美好。

顶配66 Max+再上空气悬架、车载冰箱、电控动态阻尼调节系统,这波升级目的是让“有钱的”感觉更“超值”。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说实在的,这些功能用不上多频。

纯电版更卷,Pro、Max、Max+和Ultra四款,预售价覆盖20.99万到27.99万,后驱入门搭76度电池组,650公里续航符合市场主流水平。

Ultra主打四驱,3.48秒破百,动力参数拉满,103度三元锂电池,官方CLTC续航750公里,这账面数据已经可以和特斯拉Model Y掰掰手腕。

配置上,Pro还是以视觉助驾系统为主,Max把激光雷达四轮转向和智慧灯语统统拉进来,Max+增车载冰箱、电控悬架,Ultra基础上还能选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说起来像是买电脑选显卡套餐的一场“升级游戏”。

动力表现也不是开玩笑,增程版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4千瓦,驱动电机230千瓦,这数据在同级别里不算落后。

纯电后驱车型245千瓦,四驱分别是前后200、300千瓦,官宣数据,总比部分竞品看着“更有底气”。

别忘了它的“恒星”增程系统和尾标“REX”,这花式命名本质上是拉高科技感,让人觉得买的是一个超能力座驾。

而四驱的零百3.48秒,按性能车标准,几乎碾掉不少入门级新能源SUV。

竞争对手也是大有来头,智界R7,小鹏G9,星纪元ET——这三哥们价格覆盖17万-33万,噱头各异,大家基本都卷到了智能配置、续航能力和空间体验。

这次LS6如果真想抢市场,销量才是硬道理。

懂车帝榜单一眼望去,新LS6 7月销量2630辆,这数字说实话有点尴尬,中大型新能源SUV这个位置,月销按理说得拼个五六千起步才叫热销,但至少不是没人买。

回头看,这车的定位到底是“卷配置”还是“卷体验”?你要说前脸新灯组是创新,尾部数字屏幕是科技,空间优化是贴心,增程+纯电双模式是灵活。

但真正让大众着迷的是什么?是那个21万以下还支持激光雷达的感觉,是“高端配置下沉到中端价格”的爽感。

可仍然有一句老话——花更多的钱,买更厚的配置包,是不是你真的用得到?座椅加热,车载冰箱,空气悬架听着浪漫,现实用车大多数人一辆LS6可能三年都没开过冰箱门一次。

用户需要的是标配即用的,别卷那“参数虚拟化”,还是得卷体验卷服务。

但市场就是这样,谁敢在成都车展首发谁敢玩“花式配置”,剩下的就看真车能不能给到用户心里的“爽点”。

反正现在买车,谁不是一边抱着“配置不买亏死”的信念,一边又对“智能化”半信半疑。

新款LS6给了一堆选择,价格上给出了差异,官方自信十足,争用户还在继续。

客观讲,这车值得关注,但别光看参数,还是得等实际开起来、售后服务、口碑慢慢发酵。

配置再花哨,得有好体验。

动力再猛,空间也不能弱。

智能再酷炫,稳定才是王道。

买车选LS6,你划不划算,真不是光看价格表和芯片清单就能决定的。

列出来的数据是漂亮,但日常用车顺不顺手,开出去朋友羡不羡慕,才是能不能成为爆款的关键。

感觉新款LS6最终“顶配拉满全家桶”这路子,有点像现在各大手机厂商的高端机思路,都是为了把市场做起来,做稳做大,做成用户心里那个闪闪发光的选择。

聊到这,也算是扒到底了。

你觉得,20万出头的智己LS6,算不算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新能源车?

聊聊你会怎么看待它的增程/纯电双模式、多配色、智能辅助驾驶,是不是你心中的理想座驾?

评论区见,大伙畅聊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