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张祥威 编辑|马青竹
7月22日,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理想i8,从预判到实现,我们花了十年。”
据其回忆,2015年,理想对纯电车应该具备哪些不同特征做了内部预判,并在2021年正式立项纯电SUV。核心预判包括续航、充电和智能化。
理想i8的产品力之一:大电池和长续航。
公告信息显示,新车提供90.052kWh和97.842kWh两个电池版本,续航分别为670km和720km。
不过,参照理想i8的35-40万元预售价,配备大电池已是四年前同一价位纯电车型的玩法,并不新鲜。
大电池向25万元级纯电车型下探,更引人关注。
接近100度的大电池,835公里的续航,25万元的售价,让小米YU7成功地打出“长续航”这张王牌。
在产品、定价、品牌等多项因素影响下,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卖完一年产能。
小米YU7的爆红,也给同级竞品留下一道考题:大电池长续航这条路,是否要和小米争一下?
大电池,跟不跟?
小米YU7上市不久,在乐道L90群访活动上,某媒体提问李斌:“小米YU7续航超过800公里,(蔚来)有没有考虑推出更大的电池?”
李斌颇感无奈,提醒大家,蔚来的150度电池包仍在服役,自己曾实测续航突破1000公里。
25万元级配备大电池,始于去年9月。当时多款中型纯电车型密集上市。其中三款,乐道L60、极氪7X和智界R7,电池和续航均颇为接近。
可见,在25万元这一档,新车的产品经理普遍选择配备80-100度的三元锂电池。三款车续航均胜过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
今年2月,特斯拉推出焕新Model Y,后轮驱动版续航从554km增加至593km,全轮驱动版续航从688km提升至719km。两个版本的电池容量分别为62.5kWh、78.4kWh。
官方还放话:“尽管对比”。
小米YU7上市,雷军接招:“我们的电池大了33.8度,仅电池成本贵了接近两万元。”
YU7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比Model Y后轮驱动版低了整一万元,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达到835km。
835km的续航里程,“卷”到新高度。大电池的好处,让小米汽车的长续航长板进一步夯实。
大电池带来的产品优势,可量化,也更为直观。正如小米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刷圈,圈速成绩公布后,清晰可见。
大电池也有缺点,根据李斌曾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78.4kWh的电池包,更换电池的费用为14.94万元。而96.1kWh的电池包,更换电池费用接近翻倍,涨至23.26万元。
无论如何,国产电车围攻特斯拉Model Y多年,效果平平。而小米YU7,俨然已是与Model Y分庭抗礼的重要角色。
堆电池,不如拼能耗
大电池之所以能下探到25万元级别,与原材料成本关系密切。
纯电车型的整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大概占40%。而决定电池成本价格高低的,主要是原材料。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原材料成本占电池总成本的70%以上。
碳酸锂价格曾从2022年初的2万元/吨,一路攀升至50万元/吨。2023年初,又跃至每吨80万元高点。
如今,碳酸锂价格已跌入谷底。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7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早盘价格较上日上涨500元,均价报71500元/吨,与历史最高点,相差十倍。
根据高盛预计,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价格预计降至80美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约为574元/千瓦时。
面对低成本的电池,车企固然可以增加搭载量,但提升空间并不大。
从过往发布的纯电车型看,电池容量达到100kWh几乎接近极限。
即便一早推出150kWh电池包的蔚来,这一规格电池包只租不售,李斌甚至曾调侃,“谁会没事一口气开1000多公里”。大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更大的电池,还意味着购车成本的提升。
“买蔚来车的用户中,选择100度电池包的比例,全国范围内大概占5%。”一位蔚来汽车人士告诉《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
30万元以上车型尚且如此,更何况25万级别用户对性价比的需求相对更高。
电池包增大,也关乎安全性。
宁德时代一项实验显示,120kWh电池包在针刺测试中热蔓延速度比60kWh快1.7倍,逃生时间减至3秒。
车企在配备同等电池包规格下,比拼能耗,或许才是有效路径。
以小鹏G7为例,提供68.5度电池包和80.8度两种电池版本,续航最高达到702公里。
公开数据显示,小鹏G7百公里电耗为13.2 kWh,高于特斯拉Model Y的11.2kWh/100km。
何小鹏表示,“特斯拉在能耗上第一,但小鹏G7在国内车型里是最领先的。有用户说我们的700公里续航,相当于别家的770公里。”
值得注意,本月初,特斯拉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升级,CLTC续航增加了41公里。据悉,车辆的电池包度数本身没变化,主要通过优化电化学配方。理论上,Model Y也可延续这一策略。
结语
前段时间,李斌谈及大电池时,曾表示:
“很多人没有注意车的重量,现在行业推大电池,续航方面肯定有收益,但越重的车,安全挑战越大,对马路的破坏也越大,所以很多国家的税是根据车的重量来(执行)的。”
众所周知,蔚来曾最早推出150kWh电池包,由于此话过于坦诚,所以小有争议。但道理的确如此。
城市用车,500公里其实已可以满足日常用车需求。特斯拉Model Y的热销,一定程度说明,根据使用场景,电池存在黄金尺寸,不是越大越好。
但眼看着YU7乱杀出位,征战25万级电车市场的车企们,真坐得住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