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十月销量达30.50万辆,同比增长8.1%,这个数据看起来还算不错。毕竟,今年前三个季度都在调整期,尤其是大环境不太景气。相比去年同期,8%多的增长算是稳中有升。关键还是看比例,前10个月累计销量268.8万辆,同比增幅只有5.9%。在国内榜单上,排名第三,只比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差一点点。
你说自主品牌的表现怎么样?9.22万台,占比30.2%。里面不只有轿车,还有我一直觉得比较关键的卡车,比如解放那些,我看了一下,几乎把自主销量差不多占满了,特别是卡车和红旗加起来,接近7万,这一定是毛利润相对高的。
不过自主新能源3.89万,差不多是整体自主销量的4成,有点意外。原本以为新能源会还在起步,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主力了。其实我自己反复琢磨:自主品牌要想突破,新能源是唯一的路,靠传统燃油车在短期内难有翻身。忽然想到一句话:如果没有新技术的支撑,国产车可以做的,只能在价格和品牌认知上逐渐蚕食合资。
说起合资,情况更明显。合资品牌同比高一些,21.31万,占比69.8%。这依赖太严重了。比如大众一汽的销量,有没注意?138,850辆里,奥迪卖出了42,760辆,大众84,084辆,捷达12,006。就这几个细数,合资总数差不多占了73%。而且丰田也挺稳一如既往,71407辆。你可能觉得奇怪:一汽自主还不错,为啥还那么依赖合资?我在想,这里面的根源其实很深。
合资品牌之所以能撑起这么大份额,一方面他们投了太多资源在技术、渠道、分销各个环节。比方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一汽集团为渠道营销花了不少钱,实体店铺、售后培训、展厅维护……这些都不能省。其实这些投资,都是硬核的,靠着渠道硬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你心里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自主品牌不拼命把合资甩开?这其实是个技术门槛问题。比如我认识一个朋友,做售后,他说:合资车的故障率低、品控相对好。你说这些数据能代表全部?当然不能,但确实反映一部分。自主车很多时候还在摸索阶段,成本控制、品控稳定性还在提高。
到这里嘛,要不要考虑一下:国产车比拼的,还是是否能做出像样的品质和能不能拿出破局的技术。我随便猜猜,估计有个5-10%的市场空间,是能被自主品牌分一杯羹的。
又跑偏了。其实我挺不喜欢依赖合资的(这段先按下不表),感觉一旦被卡脖子,什么自主创新都成了空话。比如去年一汽推出一款新能源SUV,我还特意问了销售:性能能耐,续航咋样?他们说:没问题,续航给你撑到500公里。但实际开起来,实际剩余空间,估计也就450左右,没有极端条件也差不多。其实心里想:这个续航差点算不得大事,重要的是稳定和安全。
这跟供应链密不可分。你知道,很多零部件都得从国外进口,没错,从芯片到电池包。就像做菜,有一两个原料出问题,整锅菜都受影响。去年疫情和国际局势,冲击供应链的影响,我想很多自主品牌都感受到了。供应链稳定性,成了未来的关键。比如说,电池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一些自主车的产量被压缩,不是没原因。
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神经质?想想目前的形势,这还是个红海,只要供给链出点问题,国产车就得折腾一阵。
那么未来会怎么?搞不好,要么自主突破技术壁垒,要么就被合资品牌撑死在市场底层——你会不会觉得太悲观?其实我觉得也不用太紧张。这样看,后面竞争会更激烈,但也是自我成长的动力。
再说个细节:我还记得前天晚上,一个朋友在微信里发的:你看那标志logo的车,不就是合资堆出来的吗?其实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虽然明知道他的意思,但又觉得,也不能全靠合资,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拼一拼。
不过啊,真的挺迷茫的。比如一辆自主品牌的SUV,百公里成本大概7块多元,按官方公布的油耗,这个数字还不算高。但是保值率嘛,感觉还得再打点折,估算大约70%左右吧。和几年前比,竟然没掉太多,可能市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还在,但也有个稳得过头就死的隐忧。
而且,很多车型差异不像价格那么明显。比方说,轿车里,两个同价位车型,动力、内饰、配置,区别日趋缩小。这个市场,真是像拼拼图,你永远不知道哪个角拼得更稳。
聊一圈,感觉主动得还是弘扬技术创新,但谁都知道,技术要取得突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最近听朋友说:一汽还是得靠文化、靠创新。我说:靠创新你敢保证?但其实也不全是吧,自主品牌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市场和政策的加持。
不过列出来的这些数据和细节,也让我思考:这场城池攻坚战,真正的硬仗还是在供应链和技术革新之间拉锯。从渠道在市面上的存在感,到后端芯片和材料的补给,所有环节都串联成一个巨大的网。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会不会也慢慢被自主品牌吸引?我偶尔会想,买车不就是个信仰+实用的组合吗?如果某天,自主品牌的车也能做到比合资更省油、更耐用,那还会依赖合资吗?或者,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新车型推出居然早就不讲特定进口搭配的故事了,是不是意味着自主研发已逐步走到前线?不过我还存疑:背后到底剩下多少技术壁垒,还只是纸上谈兵?
这东西,没人能给出答案。都在路上,像我自己开着车,忽然觉得:每次都想,未来的路会怎么走?或许,下一次的技术革命,就藏在供应链的某根毛线上。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