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国出口给俄罗斯的整车大概有18万辆,和去年比起来,还是下降了不少呢。
这个数字一出,网上就有人说,肯定是咱们国产车不好,才卖得不怎么样。
当我刚看到这个数字时,也有点懵,想顺便抱怨两句,但后来一琢磨,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得搞明白里面的门道,咱们得先了解一下俄罗斯市场的实际情况。
在俄罗斯本土品牌中,拉达稳坐第一把交椅,而接下来最受大家喜欢的还是中国车。
俄罗斯总统护卫队用的,基本都是长城汽车,要是质量差劲,怎么可能挤进去这个名单呢?
为什么销量会跌得这么惨呢?真相其实藏在俄罗斯2023年推出的那个新政策里面。
那年俄罗斯出了份新版的进口汽车回收报废税,进口车得缴挺高的税费,不过在本地或者白俄罗斯这些经济联盟国家生产的车,就不用交这个税。
就这情况,想从中国直接运整车过去卖的人少了,成本实在太高了,不划算。
没办法呀,现在中国车企都纷纷在俄罗斯当地建厂,省事又划算。
长城早就想好了,早在2015年就在离莫斯科180公里的图拉开了工厂。随着销售火爆,去年底又租了个厂房来扩产,忙得挺起来。
吉利在白俄罗斯搞了个合资厂,江淮接手了马自达的工厂,还帮忙代工“莫斯科人”这个牌子,奇瑞更是把奔驰以前的那座厂子给拿下了。
到2025年,这些工厂的产能全都开花了,进口整车就不用再依赖中国了,数据上看,出口量一下子就大幅减少了。
实在的,俄罗斯的通货膨胀搞得整体汽车销量掉了不少,也算是拉了点后腿。
出口数据跌了,中国车在俄反而更吃香?
我2024年11月去莫斯科玩,出门都靠打车,顺便也比较了一下中国车和日韩车。
价钱差不多的车里头,中国车的感受要优不少,体验真的更棒一些。
你说,你能相信吗?一辆折合人民币15万的日韩车,居然还在用收音机这个家伙。
在这个价位的国产车里,大家基本都会拥有大屏幕和倒车影像啥的,早就成了标配了。
要把中国车企在海外的表现说清楚,长城汽车的三季报挺有参考价值的。
到2025年三季度,长城的营收突破612亿元,去年同期相比涨了不少,还是创下了同周期的最好纪录。
销量也是一样,超过35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0%左右,同样创下了这个时期的最高纪录。
前三个季度合计,营收达到1535亿,售出了92万多辆车,整体都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
长城营收涨了利润却下滑17%,三大原因揭开谜底
你瞧,营收和销量都在往上走,可利润却缩水了17%,这不挺让人琢磨吗?
我看了看数据才搞清楚,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销售开支涨得太凶,比去年同一个时候多出了半圈还多。
这笔钱主要用在了开直营店和新车宣传上头。
现在的汽车公司都在搞直营,跟消费者直接对接,但一开始投入确实挺不少。
要想新车占领市场,广告的投入当然少不了。而且,汇率上下波动也搅得一团乱。
财务费用原本是负数,现在变成了正数,三季度就花了超过1亿元。
长城在俄罗斯销售情况挺不错,赚的钱大部分是以卢布结算的,可一旦卢布贬值,用人民币换算时就少了不少。
这类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做海外生意的公司估计最能感觉得到。
第三个原因可算是关键中的关键,俄罗斯的报废税返还还没到账呢。
这笔补贴对长城在俄罗斯赚的钱影响挺大的,三季度要是没拿到,利润自然就少了一部分。
幸好长城的现金流挺稳,也就是说,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达到了122亿,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只一倍。
这就意味着卖出去的车都能及时收钱,赚的钱也算得上靠谱。
到三季度结束时,长城手上的现金加上银行理财,总数已经攒了486亿,资金真是挺充裕的。
长城在海外的发展重心,俄罗斯毫无疑问是核心所在。
2024年在俄罗斯卖出了超过22万辆,占据了当地乘用车市场的12%份额,海外销量的一半左右都是从这里来的。
2025年前六个月,受到整体市场滑坡的影响,销量稍微下降一些,不过到了三季度,凭借本地工厂的助力,市场份额又涨回到14%,销售超过7万辆。
除了俄罗斯,长城也在朝其他地方拓展。
到2023年,巴西市场开拓成功,当年销售突破一万辆,到了2024年,销量又飙升到两万多台。
到了2025年8月,巴西的工厂正式投产,三季度就交出了1万5千辆的销量成绩。
澳大利亚市场表现也挺不错,前三季度卖出了3万9千多辆,在中国品牌里头稳居第一。
听说长城准备跟贾跃亭合作,把车贴牌打入美国市场,这事能成不能确定,但确实能看出他们出海的决心挺大。
长城也调整过策略,比如说欧拉这个品牌,就是个挺好的例子。
最开始,欧拉就是瞄准女性纯电动车这个定位,可跟长城原本那种越野车、SUV的形象差得挺远。
在其他纯电品牌都忙着全力冲刺进展的时候,欧拉的表现就有点跟不上节拍,销量也逐渐少了下来。
魏建军一回到蜂巢能源,欧拉的存在感逐渐变得淡了不少,他也开始把重点放在SUV和高端新能源车型上去了。
现在欧拉每个月的销量大概五千辆左右,可以说是被“战略放弃”了似的。
这个调整挺接地气的,要是不在不拿手的领域死磕,倒不如把资源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
唉,长城在海外布局也免不了遇点风险。
在海外销售中,俄罗斯份额占到一半左右,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局势和汇率变动可都是变数大得很。
再加上江淮、奇瑞这些同行的工厂也都开始在俄罗斯投产了,将来竞争肯定会更白热化。
看来,中国对俄的整车出口减少,根本不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而是车企从出口转向搞本地化生产,这也是挺正常的事情嘛。
从长城的例子咱们能看出来,提前规划海外工厂多重要,营收上升但利润下降这种情况,嗯,也算是企业扩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啦,现金流如果稳健的话,基本就不用太过担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