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榆红更新4.0:216亿投资能造出啥新城?

三亚吉阳区有片191公顷的土地,马上要变样了。这可不是简单盖几栋楼,而是要从没人在意的“连接带”,变成能带动整个区域的“核心引擎”。今天就来聊聊,榆红片区的更新到底藏着多少门道。

三亚榆红更新4.0:216亿投资能造出啥新城?-有驾

先看这块地的“家底”。191.23公顷差不多是268个足球场大小,其中93.85公顷是更新核心区。这么大块地,要砸216亿进去。有人可能会问,钱花在哪?从规划看,住宅用地占了53.36公顷,差不多一半是商住混合;公共服务用地25.44公顷,还有35.49公顷特意留着“空白”。这种配比挺讲究——住的地方够,配套也跟上,还留了余地给未来。

三亚榆红更新4.0:216亿投资能造出啥新城?-有驾

榆红的位置其实很妙。它刚好能把亚龙湾和海棠湾连起来,以前吉阳区这一块总像缺了块拼图,现在这块拼图要填上了。更特别的是,这里要试“政府+市场+村集体”的新模式,4400多位原住民不用搬走,还能跟着享红利。不像有些地方更新,老住户最后没了归属感,这一点确实让人期待。

很多新区容易变成“睡城”——白天没人,晚上才有人住。榆红想避开这个坑,靠的是“混搭”。沿榆亚路规划了24.28公顷的商住混合用地,容积率卡在2.5到3.1之间,既不会太挤,又能保证楼下就有超市、餐馆。这样白天有生意,晚上有人气,才像个活的社区。

生态也没落下。要建“四廊渗绿”系统,把凤凰岭的绿和榆林湾的水连起来,还要新增22.17公顷绿地,差不多31个标准操场大。以后在这生活,下楼走几步就能见绿,想想都舒服。

三亚榆红更新4.0:216亿投资能造出啥新城?-有驾

住得方便才是硬道理。这里要建“15分钟生活圈”:17.67公顷用来盖学校,要新建2所,还得扩建榆红小学;医疗方面,除了保留原来的精康医院,还要建新的榆红医院,加上血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说,上学、看病不用跑远,这点对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太重要了。

这次开发是大华集团接手,他们在海南已经21年了,从西海岸到锦绣海岸,再到现在的榆红,看得出来是想做长期生意。216亿怎么花?他们说要搞“智慧社区+数字经济+生态廊道”,这三个点搭起来,听起来不像只盖房子,更像造一个能自己“造血”的小生态。

不过开发肯定有难题。比如住宅限高80米,也就26层左右,旁边还有12.83公顷的军事用地,高度卡得更严。怎么在限高下做出效益?他们想到的办法是用好那35.49公顷留白用地,占了总面积的18.56%。这些地现在不明确用途,就等着自贸港有新政策,随时能调整,这步棋走得挺灵活。

三亚榆红更新4.0:216亿投资能造出啥新城?-有驾

智慧城市是重点。要搞物联网平台,停车、安防、看病这些事,系统能实时调。就像吉阳区之前试点的那样,哪块停车场满了,屏幕上能直接显示;老人在家不舒服,社区医院能快速响应。还有7×24小时的活力系统,商场、文化馆、运动场错峰开放,白天能逛街,晚上能打球,不用怕没地方去。

环保也有硬标准。大茅河水系要和绿地配合,下雨时能存水,避免内涝;公共建筑容积率不超过1.2,还得按绿色建筑标准来。住在这里,既不用担心淹水,又能少点碳排放,挺符合现在人对生活的要求。

也有人担心。比如有人说,现在规划里数字经济的具体载体还不够明确,会不会最后还是以卖房为主?不过好在有留白用地,以后说不定能引进相关企业。还有原住民的安置房,品质能不能和商品房差不多?之前临春片区有个“候鸟老人无忧计划”,或许可以学过来,让老住户和新来的人都住得踏实。

榆红的更新,不只是盖房子简单。它要试试怎么让老住户不离开,怎么让新区有活力,怎么在保护生态的发展经济。这就像给城市装了个新的“操作系统”,要是能成,说不定其他地方也能学。

你觉得这样的更新,能留住三亚的老味道,又带来新方便吗?要是你住这附近,最期待哪个配套先建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