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四个月,雷克萨斯ES以累计31100辆的成绩稳居进口车榜首。
当这个数字出现在报表上时,业内人盯着表格倒吸一口冷气——这比第二名奔驰GLE多出近两倍。令人震惊的是,销量前五名里雷克萨斯独占三席。
RX和NX分别以9526辆、5088辆紧随其后,直接把德系豪强挤到边缘。就连常年加价百万的丰田埃尔法,也只能在第五名的位置仰望雷克萨斯ES的尾灯。这场面让人忍不住发问:进口车市场的话语权,难道要被日系品牌重新定义?
雷克萨斯ES的畅销,首先打破了“进口车必须高价”的潜规则。29.99万的起售价,比国产宝马5系还低3万元,却挂着“全进口”的金字招牌。它的混动版本精准拿捏了政策红利,4.8L的油耗直接踩中新能源补贴门槛。
中产家庭算过账后发现:买这车既能省购置税,后期油费还比电动车更加可控。
难怪有车主在论坛吐槽:“4S店现在连脚垫都不送了,销售鼻孔都快朝天了。 ”
奔驰GLE的处境则显得尴尬,虽然69.98万的起售价彰显着德系豪华的底气,但销量只有雷克萨斯ES的三分之一。当消费者发现花70万只能买到2.0T发动机时,转身就投入了雷克萨斯RX的怀抱。
这台中大型SUV提供三种动力配置,最便宜的2.0T版本比GLE便宜整整30万。
绝的是2.4T混动版,271马力足够碾压同级BBA,油耗却低至6.1L。有车评人犀利指出:“奔驰还在卖标的时候,雷克萨斯已经把技术白菜化了。 ”
雷克萨斯NX的逆袭更值得玩味,31.88万的起售价,比国产奥迪Q5L还低2万,却拥有进口车的关税光环。
它的2.5L自吸发动机虽然数据不亮眼,但平顺性和可靠性直接戳中家庭用户痛点。
在某汽车平台的对比测试中,NX的座椅填充物厚度比宝马X3多出15mm。这个细节被短视频博主反复放大,直接带起一波“日系沙发厂”的流量热潮。
有4S店销售透露:“现在订NX要等三个月,但客户宁愿排队也不看国产车 “
丰田埃尔法的上榜则暴露出另一个真相,尽管加价神话早已破灭,但89.9万的官方售价依然让它稳居MPV鄙视链顶端。
有趣的是,这代埃尔法开始强调“混动科技”,油耗比老款降低了28%。明星保姆车的标签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企业主移动办公室”的新定位。
有车主晒出改装案例:第二排座椅加装电动升降茶台,扶手箱内置紫砂茶具。这种“东方奢华”的叙事策略,恰好与雷克萨斯形成品牌矩阵的互补。
反观德系阵营的溃败,奥迪Q7的销量数据堪称惨烈。
4015辆的成绩不仅被雷克萨斯RX碾压,甚至不如保时捷卡宴的零头。业内人士分析,奥迪坚持用双离合变速箱的策略,彻底得罪了高端SUV用户。
有经销商放出猛料:Q7的2.0T车型终端优惠已达15万,依然无人问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克萨斯RX的2.4T混动版需要加装2万装饰才能提车。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正在重塑进口车市场的权力格局。
最值得关注的是动力技术路线的分野,前五名中四款车搭载混动系统,且油耗全部低于7L/100km。
当欧洲车企还在纠结48V轻混时,日系品牌已经用行星齿轮混动技术收割市场。某德国工程师在领英发文抱怨:“我们的插混车纯电续航120公里,客户却嫌充电麻烦。 ”
而雷克萨斯车主的典型画像,是每年行驶3万公里却从不需要充电桩的企业主。
这种“既要性能又要省油”的矛盾需求,恰恰被行星齿轮架构完美解决,价格体系的崩塌也在加速行业洗牌。
雷克萨斯NX下探到31万区间,直接杀入国产高端车的腹地,有自主品牌高管私下承认:“他们用进口资质打价格战,这属于降维打击。 ”
奔驰GLE的应对策略是推出2.5T车型,但88.28万的顶配价又陷入保时捷的射程。尴尬的定位导致潜在客户严重分流,有车主直言:“有这个预算不如买卡宴。 ”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正在所有欧系豪华品牌身上蔓延。
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已经发生本质转变,在某垂直网站发起的投票中,72%的参与者认为“进口车该强调使用价值”。雷克萨斯ES车主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省心”,奔驰GLE车主则更多提及“面子”。
这种认知差异在二手车市场被加倍放大,三年车龄的ES残值率高达75%,而同期的宝马5系只剩58%。有二手车商坦言:“现在日系进口车是硬通货,德系车要亏本甩卖。 ”
这场进口车排位赛的背后,藏着更深层的产业逻辑。当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狂飙时,传统豪强反而在燃油车领域找到了逃生通道。
雷克萨斯用混动技术+进口光环构建的护城河,正在成为跨国车企的教科书案例。
但争议声始终存在,有业内人士质疑:靠关税保护的进口车,真的代表市场真实竞争力吗?
也有消费者反驳:同样30万预算,能买到全进口混动车,为什么要为国产溢价买单?
这种立场的撕裂,让每个销量数字都变成了行业变革的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