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新国标禁起火爆炸,面临哪些挑战?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动力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安全性自然备受关注。近日,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将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电池包在极端情况下“不起火、不爆炸”。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电池企业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热失控防护:安全与性能的博弈

热失控是导致动力电池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个电芯热失控后,整个电池包不能起火爆炸,这对电池材料和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力电池新国标禁起火爆炸,面临哪些挑战?-有驾

电解液阻燃:需要在电解液中添加大量阻燃剂,但这会降低离子电导率和循环寿命。

隔热材料升级:需要增加气凝胶用量,但会导致电池包能量密度下降。

系统设计挑战:排烟通道设计、BMS预警精度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快充寿命:兼顾性能与寿命

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经历300次快充后,仍然能够通过短路测试,这对电池的快充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负极析锂抑制:需要抑制快充时负极析锂现象,否则会导致电池寿命衰减。

动力电池新国标禁起火爆炸,面临哪些挑战?-有驾

正极结构稳定性:需要提高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快充时晶格氧释放。

底盘抗撞性:安全与成本的权衡

新国标增加了底部碰撞测试项目,要求电池包在底部碰撞后仍然保持安全性能。

电池壳体材料升级:需要采用更厚的铝合金壳体,这将增加成本。

蜂窝铝缓冲层:需要增加蜂窝铝缓冲层,这将增加电池包重量。

IP67防水防尘:碰撞后仍需保持防水防尘性能,这对密封胶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动力电池新国标禁起火爆炸,面临哪些挑战?-有驾

系统集成验证:仿真与制造的挑战

新国标要求进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和量产一致性控制,这对电池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电-力耦合仿真:需要模拟热失控时电芯膨胀力对结构件的冲击,但现有CAE软件误差较大。

量产一致性控制:需要控制电芯温差在2℃以内,这对液冷板流道设计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解决方案:突破技术瓶颈

面对这些挑战,电池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动力电池新国标禁起火爆炸,面临哪些挑战?-有驾

固态电解质局部应用:可以延缓热蔓延速度,提高电池安全性。

AI预警+主动灭火:可以提前预警热失控风险,并进行主动灭火。

仿生缓冲结构:可以提高电池包的抗撞性,并减轻重量。

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动力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相信在电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早日实现“不起火、不爆炸”的动力电池目标。

#每日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