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演示与商业模式
蔚来汽车的实践:2024年7月,蔚来汽车在上海双向充电站演示了ET5通过20kW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的过程。车主放电1小时(20kWh)可获得160积分(约16元),积分可用于商城消费或兑换充电权益。蔚来表示,当前激励由企业自掏腰包,未来若电网参与分成,收益可能更高。
V2G的核心逻辑: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利用峰谷电价差套利(低谷充电、高峰放电),降低用车成本,同时帮助电网削峰填谷,缓解电力系统压力。
2.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国家政策推动:2020年国务院提出车网互动方向,2024年《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具体目标:2025年试点城市60%充电量集中于低谷时段,203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力系统重要储能单元,提供千万千瓦级调节能力。
多部门协同: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进,覆盖电力、汽车、价格监管等关键领域。
3. 市场现状与技术瓶颈
纯电车型更适配:插电混动因电池容量小难以参与车网互动,纯电动车是理想载体。政策倾斜或推动纯电车销量增长,其全生命周期收益有望超过燃油车和混动车型。
技术挑战:
电池寿命:频繁充放电可能缩短动力电池寿命(目前标准为1000次循环),需提升至3000次以上以匹配储能需求。
设备成本:双向充电桩成本比普通桩高30%,商业模式不清晰导致车企推广意愿低。
标准缺失:跨行业(汽车、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尚未统一,通信协议和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4. 试点案例与地方探索
深圳虚拟电厂试验:2024年5月,深圳通过虚拟电厂调度53辆新能源车反向放电1小时,削峰4389度,车主收益80元/小时。深圳新能源车保有量超百万辆,储能潜力达5000万千瓦时,相当于5台中型燃煤机组。
上海高额补贴:为应对夏季电力缺口(预计2024年缺口377万千瓦),上海对错峰充电车主最高补贴6元/千瓦时,全国最高。
5. 车企角色与用户顾虑
车企动力不足:
充电桩成本分摊问题(双向桩成本高,车企不愿承担)。
电池质保需调整(需纳入充放电次数限制,如蔚来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15年质保)。
用户担忧:46%用户担心V2G影响电池寿命,需通过技术升级和车电分离模式(如蔚来电池租赁)缓解焦虑。
6. 电力市场与基础设施挑战
交易机制不完善:国内峰谷电价差较低(居民用电峰谷比2:1),难以激发车主参与热情。电动汽车需接入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但目前仅少数省份开放。
配网承载压力:密集区域电网接近容量上限,双向放电可能加剧负荷压力,配网改造需同步推进。
7. 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海外案例:欧洲因电价波动大,V2G商业模式更易落地(如宝马配套家用储能设备)。国内需通过电价改革(如扩大峰谷价差)和聚合交易机制提升收益空间。
商业化时间表:专家预测,V2G大规模应用可能需至2027年,需解决标准、成本、用户接受度等核心问题。
车网互动是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系统协同转型的关键路径,其发展依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及多方协同。尽管当前仍面临技术、成本和用户信任等障碍,但随着试点深化、电池技术突破和电力市场开放,V2G有望成为“双碳”目标下的重要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