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

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有驾

4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人头攒动,第21届上海国际车展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中拉开帷幕。安波福在展台核心区域打造了一座“中国方案”技术矩阵——从云原生软件工具链到高压电气化架构,从端到端智驾方案到AI座舱系统,多款本土化创新产品首次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车企高管、行业专家驻足交流。

此次车展上,安波福高调宣布两项重磅进展:武汉高压连接器智能化工厂、英凯博上海自动化工厂及全新的安波福中国主动安全产品线智能黑灯工厂将于年内落地或投产,前者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压产品生产基地;同时,风河上海软件中心研发的国产实时操作系统(RTOS)已获广汽等头部车企定点,其“不含国外管控组件、完全自主可控”的特性,成为现场热议焦点。

“我们的目标是用中国技术、中国人才、中国速度、中国成本、中国供应链,构建起全面、彻底、完整的中国方案。”在开展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如是说。

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有驾

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

技术与供应链的纵深布局

杨晓明反复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核心,他介绍,面对地缘政治波动与关税压力,安波福通过技术革新与供应链深耕,构建起“软硬兼修”的本地化壁垒。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是否会导致芯片短缺危机”的提问,杨晓明表示:“通过软硬件解耦技术,我们能在必要时快速切换芯片方案,确保产品交付稳定。”

这一底气源于安波福的深度国产化实践。目前,安波福已在中国建立覆盖设计、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已经成功开发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应链伙伴,国产化率提升迅猛,已将打造核心物料百分百国产化、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树立为近期新目标。以风河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为例,这两款具有行业底座意义的软件完全由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属于中国,不含国外管控组件。与此同时,杨晓明透露,安波福已与百余家本土供应链伙伴合作,国产化率与日俱增。

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有驾

针对中国市场的极致性价比需求,杨晓明也详细拆解了方法论:系统化思维、中国规模、中国速度。“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在全球领先,就有成本方面降本的优势。”他以融合方案为例,“用一个芯片来负责智驾、座舱、泊车,这就是一个从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要做一个有极致性价比的东西。而中国速度的加持,让我们能很快地把新的技术、新的想法融入到最终产品里。”

根据安波福统计的数据,2024年中国最畅销的20款车型中,12款搭载了安波福的智能化系统。杨晓明也在采访中直言,“自主品牌业务的增长逐渐超出了合资企业降低的部分。”这一现象印证了安波福本土化战略的有效性——通过贴近中国客户需求,安波福正成为自主品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伙伴。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基地

尽管面临关税与技术脱钩压力,但在杨晓明眼中,中国始终是安波福“非常重要的业务市场”,以及“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基地”。中国在新能源与软件定义汽车领域已领先全球,短期挑战不会改变长期战略。随着年内武汉、上海两座工厂的投产及全新的主动安全产品线智能黑灯工厂的落地,安波福将进一步完善自有生产布局、强化本土交付能力。

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有驾

在助力中国车企出海方面,安波福当前聚焦欧洲与“一带一路”市场,不仅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技术和产品,还能提供多维度服务,涵盖路试数据采集合规、海外数据中心及数据处理、当地化的快速车辆维护、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处理、ISA法规测试和NCAP欧洲预认证等方面,全力为车型开发、验证、认证和上市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支持。这些都是出海的主机厂单枪匹马难以实现的。

对于北美市场,杨晓明坦言资源禀赋和市场偏好不同。“不光是新能源汽车,我们在美国拥有强大的燃油车布局”,若中国车企未来进军北美,安波福也能提供支持。此外,安波福计划至2027年实现中国供应链的全球覆盖,支持本地客户出海布局,通过植根中国的本土化能力,将融合共生共赢关系提升到新广度和新深度。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进入加速淘汰赛”的提问,杨晓明给出了辩证视角:“市场整合已讨论十年,但中国独特的体制为多元玩家提供了生存空间。”他认为,智驾领域不会出现“赢家通吃”“需求多样化与技术路径差异,让不同企业都有机会。关键在于能否快速试错、持续创新”。

对话杨晓明:安波福以“中国策略”驱动智驾未来-有驾

记者手记

从技术自主到生态共荣,从成本优化到全球赋能,安波福的“中国策略”不仅是本土深耕,更是以中国为基地参与全球竞争。正如杨晓明所言:“中国市场的整合会持续,但只要企业能存活,就有机会。安波福要做的,是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伙伴——用中国的技术、速度与供应链,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智能汽车浪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