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更新,各大车企仿佛过年,纷纷亮出自家杀手锏。是因为技术的革新,还是营销的套路?咱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批重磅新车,看看到底谁能掀起风浪,谁又注定束之高阁。
首先登场的,是比亚迪宋L GT。比亚迪最近的产品节奏有点像电视剧里的人物设定,反复打磨再回炉,故事总得反转几次。宋L GT正是这样进入了“回炉优化”阶段。其实一开始,宋L GT只是宋L EV套了身运动服,外观溜背线条,尾部“GT”标识,红色卡钳还有电动升降尾翼,活脱脱一副性能轿跑的气质。车内科技也不示弱,全系激光雷达可选、动力给力,单电机和双电机方案整备就绪,续航550-662公里,参数面面俱到。唯一的硬伤——缺乏亮眼新意。比亚迪高层一权衡,觉得还不够“冲高打脸”,与其尴尬上市不如先回去加点料。对于消费者来说,期待固然落空,换来的是一款更成熟的产品。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脸可以不要,技术不能输。
接下来说问界M7。几个月前,哪怕市场被特斯拉Model Y悄然制霸,M7还徘徊在风口。现在,月销从破万直接滑落至四千,问界终于急了。新款M7来势汹汹,有两大杀招:一是舱内激光雷达,把那“车顶小犄角”塞进了玻璃后面,美观又提升辅助驾驶安全性;二是全系配备宁德时代电池,技术牌拉满。增程与纯电双版本,续航横跨165-251公里,综合最高破1600公里。不过,别高兴太早,这样的纯电续航在对比之下已不是绝对优势。不信你看智己LS6,续航直接飙到450公里,价格还有望下探19万内。
但新M7也不是全无胜算。外观更年轻,中高配拉满激光雷达和后向识别系统,还有华为的智能驾驶护航。如果定价能再“卷”一点,重回月销1.5万甚至2万,未尝不可。从消费者角度看,销量才是王道,技术好不好,最后都要用口袋里的钱投票。
轮到智己LS9。大型六座SUV,瞄准的是理想L9、问界M9这些“巨兽”。上汽自研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800V快充、255-318公里的纯电续航,体型压制,科技拉满,外部资源拼命堆。说白了,这已经不是新车比拼那么简单,谁能给用户更方便的出行体验,才有机会在品牌林立的新能源红海里立足。上市时间锁定在四季度,届时估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再说几款即将亮相的车型。方程豹钛7,瞄准家用硬派SUV市场,定位朴素实用,更亲民,预计价格不超30万元;新款阿维塔07则继续升级增程系统,最高纯电续航来到265公里,而且加装流媒体后视镜、平移门把手,无激光雷达版也配视觉方案。鸿蒙智行新车型尚界H5也来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价格指引18-23万元,性价比直接拉满。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头大?一边是技术突飞猛进,一边是价格硝烟四起,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车企们你追我赶,产品更新速率直逼手机行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此密集的产品更迭,老车主欲哭无泪,新用户也难免犹豫不决。动辄一两年就“天翻地覆”的升级换代,该如何衡量自己的需求与忍耐力?
反过来看,头部车企像教主一样各种赋能、加冕,技术、颜值、配置、续航、解决方案齐头并进,看谁能化玩法为市场占有率的翻盘。这背后,表面看是参数和硬件的军备竞赛,深层却是车企对用户预期的博弈——究竟是“真升级”还是“冷饭翻热”,时间会给答案。
最后,再插一句,这一届中国新能源市场俨然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有不断进化、敢于自我否定的选手,才有走到最后的资格。技术可以炒作,品牌可以包装,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别只被参数和新概念牵着鼻子走,回头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买车这事,不怕选慢,就怕头脑一热。新车来了,别急着“上车”,耐心等一等,市场总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