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先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夏天,小米汽车的热度比天气还要火爆!
雷军在微博上感叹“创业以来最艰难时期”,而与此同时,数百名车主举着“退车”“虚假宣传”的标语,直接冲上热搜榜!
这场从“碳纤维前舱盖”开始的信任危机,简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下子把小米汽车的高端形象给撂倒了,销量也是接连三周下滑。
之前高呼“要对标保时捷”的SU7 Ultra,现在却被车主骂“花了4.2万买个带洞的盖子!”
从“顶流”到“翻车”
三个月前,小米SU7 Ultra可是车圈的“明星”呢。
售价52.99万元,纽北赛道的圈速直接把保时捷给甩在了身后,1548匹马力的强劲动力,再加上雷军那句“性能比肩超跑”的豪言,这车瞬间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梦想之选!
有不少车主不惜加价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就是为了追求雷军提到的那种“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
可提车后的情况却让人很失望!
车主打开前舱盖一看,才发现那所谓的“双风道”其实不过是两个花里胡哨的装饰孔,根本没跟刹车散热系统连接,也测不出什么导流效果。
更夸张的是,拿个鼓风机对着那些孔洞吹,结果连张纸巾都吹不起来!
第三方检测显示,这个碳纤维盖板的成本才1万元,减重效果也只有可怜的1.3公斤,和官方说的“性能大升级”简直是天差地别!
有人晒出了订单的截图,还有人录了实测视频,甚至有人自掏腰包请律师研究《广告法》。他们不仅要退车,还打算依据“退一赔三”条款进行索赔呢。
小米提出的补偿方案仅仅是2000元的积分,或者得排队30周才能换配件,这让很多网友都嘲笑这是在“打发叫花子”!
销量跳水
车主的维权虽然是个导火索,但销量的骤降才是真正让小米感到危机的因素!
4月份,小米SU7的订单量骤降55%,而到5月的前两周,销量更是下滑至1.35万辆,仅是3月高峰期的六成。
工厂的产能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北京亦庄工厂原本计划年产15万辆,结果实际每月只能生产1万台,这让提车的时间长达一年。
一方面,车主们因为等得太久选择退订,另一方面,新订单也是大幅缩水,小米这次真是“搞砸了”!
小米在手机圈的“饥饿营销”策略,在汽车领域却遇到了“水土不服”。
SU7 Ultra宣传的“1548匹马力”,可是在5月初通过OTA更新后,被锁定为“排位模式”。车主得去官方赛道跑圈速,才能把这个限制解锁。
这就像买了辆跑车,结果钥匙却被厂家给扣着!
花50万买车,倒不是想听雷军的PPT,而是为了开车时不担心刹车失灵,高速上也不会怕电池着火!
雷军的“至暗时刻”
在这场风波里,最让人琢磨的,莫过于雷军的默默无言!
这位曾经和粉丝积极互动的“模范CEO”,在SU7爆炸事件后却关掉了微博评论区,只留下“创业以来最艰难时期”这句简单的话。
这种寡言少语和2024年SU7发布会上那番豪情壮语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候,他高举“为发烧而生”的大旗,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汽车将重新定义智能出行”。
这起致命事故的细节,因家属公开了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怒!
画面上显示,这辆车以116公里的速度冲进了施工改道的区域,智能驾驶系统在碰撞前仅1.5秒才发出了警报。
更让人心惊的是,虽然电池包在撞击后没直接爆炸,但车底泄漏的电解液被高压电弧引燃,火势在10秒内就吞噬了后排。更让人意外的是,官方自豪的“航天级隔热材料”居然没能阻挡座椅海绵燃烧释放的氰化氢毒气!
这类“冷处理”可真让不少“米粉”心里凉嗖嗖的!当年买小米手机是因为雷总的真诚,现在买小米车却感觉自己被当成了韭菜,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过去这十年,雷军靠着“性价比”“参与感”和“极致体验”打造了小米的强大声誉,但当这套思路搬到汽车行业后,各种问题接连而来!
粉丝们可以接受手机发热卡顿,但没谁愿意拿自己和家人的命去冒险驾驶一辆不可靠的车!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当“真诚”变成了营销套路,用户的反感只会加倍。毕竟,谁乐意为那种“情怀价”掏出50万元呢?
小米的危机并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一个缩影。
从“自动驾驶”变成“辅助驾驶”,续航1000公里实际却只能跑五百公里,再加上“碳纤维风道”变成了个摆设。车企们忙着搞“参数竞争”和“包装”,却忽略了汽车的根本就是安全!
今年3月,SU7发生了爆燃事故,工信部立刻勒令车企别再用“自动驾驶”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这次碳纤维风的问题上,小米可能要面临“退一赔三”的巨额赔偿啊!
断臂求生还是重蹈覆辙?
面对这种危机,小米其实还有机会逆转局面。
与其用积分来搪塞,不如像蔚来那样公开碰撞测试,或者像特斯拉一样用数据来说话,证明安全性。
真诚可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生存的基本底线!
小米汽车的困境,给那些跨界进军汽车行业的公司提了个醒,流量能让你瞬间变得风光,但信任可得慢慢累积,得十年才能打下根基。
当车主们扬言“退车”的时候,他们不是在否定某个产品,而是在表达对未达期待的失望。
雷军以前说过:“创业得做出最酷的产品。”不过现如今的小米,更加需要的其实是最“实”的产品,真材实料的安全、踏踏实实的服务,还有诚实的态度!
毕竟,再花哨的PPT,也没法补救一个漏风的引擎盖。
至于雷军还能撑多久呢?要是小米真敢把“用户至上”这句话印在车盖上,而不是那些碳纤维的小孔里,大家一定会再给他们一次信任的机会!
参考信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5-05-19 1005 小米汽车遭遇舆论风暴,雷军结束了“新手保护期”。
中国青年网 2025-05-19 1412 车主取消小米汽车订单竟遇“60天冷静期”?律师有话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