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特别是那些我们熟悉的豪华品牌,也都在想方设法地推出新东西来吸引大家的眼球。
一汽奥迪最近就带来了一款新车,叫A5L,预售价格定在了25.68万元到28.98万元这个区间。
这款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身上有好几个咱们中国消费者特别在意的点,比如专门加长的车身,还有就是它用上了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
这一下就让人好奇了,一个传统的德国豪华品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它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奥迪吗?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款车到底怎么样。
首先得说说这个“L”,也就是加长。
咱们很多人买车,后排空间绝对是个硬指标,不管是家里人坐,还是偶尔接送一下客户,后排宽敞了,面子里子都有了。
奥迪这次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把这款A5L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拉长了足足77毫米,总长度达到了2969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没感觉,但换个说法大家就明白了:它的后排空间已经快赶上一些更大一号的C级车了。
具体到乘坐体验上,就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人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挺大一块空余,想跷个二郎腿都不是问题。
这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后排安个儿童座椅,旁边再坐个大人,也不会觉得挤得慌。
为了让后排坐得更舒服,奥迪还专门研究了咱们中国人的身材特点和坐姿习惯,设计了一套叫“云感座椅”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这个座椅更贴合咱们的身体。
比如坐垫用料更厚实,前排座椅的腿托还能伸出来一截,对大腿的支撑更好。
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也特意调整到了28度,据说这是个能让人长时间乘坐也不容易累的角度。
这些细节上的调整,确实能看出来是在用心迎合咱们的需求。
不过,有得必有失。
这个加长和为了好看而设计的溜背造型,也带来了一点小问题。
溜背车顶的线条从车身中后部就开始往下倾斜,这就导致后排的头部空间受到了一些影响,个子特别高的乘客坐直了可能会觉得有点压抑。
另外,和很多德系车一样,它后排地板中间的凸起也比较高,如果后排需要坐三个人,中间那位乘客的脚就没地方放了,短途凑合一下还行,长途旅行肯定不舒服。
看完了空间,再来看看车子的内外设计。
从外面看,这还是一台典型的奥迪,车头的大嘴格栅、可以发光的四个圈车标,还有贯穿式的灯带,都显得很时尚。
奥迪“灯厂”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它的大灯非常智能,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亮度和照射范围,既能让你看清路,又不会晃到对面开车的司机,这点非常实用。
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它还推出了像“丹霞棕”和“青城绿”这样很有东方味道的专属颜色。
不过,因为车身加长了,从侧面看,感觉车身后半部分比国外的原版要厚重一些,少了一丝紧凑的运动感,这算是为大空间做出的一点外观上的妥协。
坐进车里,最抢眼的就是那三块大屏幕。
驾驶座前一块,中控一块,连副驾驶座前面都有一块专属的娱乐屏,而且这块屏幕还有防窥功能,副驾看电影不会影响到司机开车,这个设计挺人性化的。
整个中控台用了好几种材料拼接,有软的、有木纹的、还有金属条,摸上去感觉挺高级。
不过,和现在很多新能源车比起来,它的车机系统里能下载的第三方应用还不够多,有些功能可能还需要另外付费开通。
储物空间方面,它的后备厢因为是掀背式设计,开口很大,放倒后排座椅后能装不少东西,搬家拉货都很方便。
但车内的小储物格就比较少了,手机、钥匙这些小零碎可能只能随手放在杯架里,显得有点乱。
接下来聊聊这台车的核心,也就是开起来的感觉和它的“大脑”。
动力方面,它用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大众集团第五代EA888发动机,技术很成熟,动力和油耗表现都比较均衡。
它还配了一个48V轻混系统,主要作用是在起步和低速时辅助一下,能省一点油,但不能像纯电车那样只用电来开。
这套动力系统开起来很平顺,日常在城里开或者跑高速都足够用了。
而这台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搭载了华为的AD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可以说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为了支持这套系统,车头装了两颗激光雷达,再加上全身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硬件配置已经达到了现在主流电动车的水平。
有了华为技术的加持,这台A5L在高速公路上能实现自动跟车、自动变道超车,在市区里也能识别红绿灯,应对其他车辆的突然加塞。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尤其是在堵车或者长途驾驶的时候。
不过,从实际体验来看,这套系统的风格非常“稳重”。
它的一切操作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比如在一些复杂的十字路口,它可能会比一个有经验的司机更早地减速,动作会显得有些突然,虽然保证了安全,但可能会让车里的人感觉不太适应。
在自动泊车方面,对于标准大小的车位,它能很轻松地停进去,但如果遇到特别窄小的侧方车位,可能还是需要人来接管操作。
另外,为了让车头看起来更美观,那两颗重要的激光雷达被安装在了前保险杠比较靠下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在经过一些坑洼路面或者上下陡坡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万一磕碰到,维修起来费用估计不便宜。
总的来说,一汽奥迪A5L是一款特点非常鲜明的车。
它试图在一台车上融合两种不同的追求:既想保留德系车那种扎实的机械质感和驾驶乐趣,又想提供像新能源车一样的前沿科技和智能体验。
它通过加长轴距来满足中国家庭对大空间的核心需求,又通过引入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来弥补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这让它成为一个很务实的选择,特别适合那些喜欢奥迪这个品牌,但又希望自己的车能更智能、更符合当下用车习惯的消费者。
它可能在运动性上不如纯粹的轿跑,在科技体验的开放性上也不如一些新势力品牌,但它在传统与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