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炉丰田稳居首位大众紧随其后比亚迪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

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了。你一看,丰田依然稳在第一,销量69.82万辆。那个数,看着不算离谱,但每次翻开这个榜单,都觉得丰田更像个铁打的王者,太成熟了。

紧跟其后的是大众,40.83万辆。其实我一开始没注意这两个数字的差距那么大,后来想想,差了三倍多啊,代表啥?丰田的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这些都不是吹的。大众虽然在欧洲和美洲都挺有势,但在亚洲市场的份额越拉越难看,尤其是在中国,竞争差得很。

比亚迪排第三,36.08万辆,也是个大新闻。这还是没有美国市场的情况下。要是比亚迪能打进美国,那基本上说不定真能拔得头筹。为什么没进去?渠道、认知度、法规这些都要考虑,融入美国市场不是说几句我来了就过去的。

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炉丰田稳居首位大众紧随其后比亚迪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有驾

我翻了下笔记,发觉一个奇怪的点:除比亚迪外,中国品牌的销量不断上升。其实这都让我觉得挺神奇的。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渠道过滤得很死,拜托拿那些用户的心理来说话。中国OEM相对中国国内便宜点,性价比高,品质其实还能保证。

这里想问个问题:你觉得中国品牌要冲到世界前十,最难的是什么?我猜是品牌认知和供应链的全球布局还没成熟。毕竟,一个品牌的全球口碑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

再往前看,除了比亚迪在排名里挺靠前,像特斯拉没上榜这个事,我当时也震了一下。都觉得特斯拉是神话,销量不好?啥情况?其实事情可能更复杂。

我记得上个月和个修车工聊,他说:特斯拉这次季度报告有点奇怪,销量居然没预期高。我当时一愣,但其实也没多想。毕竟特斯拉一直被标榜为技术领头羊,但市场上的真实表现,又跟传说差着十万八千的。

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炉丰田稳居首位大众紧随其后比亚迪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有驾

其实别的公司也不少烧钱走量,还说到一个细节——我之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图,居然是上汽集团九月份卖了44万辆。结果这个数字在榜单里没看见?这就挺迷的。再一想,可能就是中国市场的内卷太厉害,完全打不到国际榜单上。真是个奇景。

说到中国市场,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这么喜欢买国产车?我觉得一个原因在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对价格敏感,但又追求科技感。买车那点钱,要买就买性价比高、用得顺手的,感觉国产车这块做得越来越细腻了。

但另一方面,中国车企整合也很关键。你看看,比亚迪整合了吉利、长城,可能未来五年会出现类似苹果和苹果生态的格局。才不说,未来十年,至少前十的中国品牌要占五个位置,估计都不成问题。

回头说日本方面,日本车的销量从数据看,可能真的会逐步被蚕食。日本经济靠汽车出口、技术支撑,但如果销量持续下降,日本企业的利润必然受影响。其实我一直没想明白,日本汽车的市场份额为什么还能占那么多——有点像茶壶里的风景,也许这只是惯使然。未来几年,电动化推动下,日本车的份额恐怕会掉队。

每个行业都在变。那会不会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中国车开始像天王一样,带头跑?一位朋友曾笑说:你看,比亚迪这种速度,感觉快得比火箭还快。我还记得,去年我跟研发部门的人聊过,他们说上海某家零部件厂,研发投入年同比涨了30%,不算多,但逐步建立了国际合作圈。

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炉丰田稳居首位大众紧随其后比亚迪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有驾

有个小插曲,昨天和一位供应商吃饭,他说:你知道吗?我们这片区的原材料提价都快逼疯了。我当时心里一紧——原材料成本高涨,会不会打压未来的利润?又想:如果供应链越拉越紧,国产车的价格优势还能保持多久?这个问题挺折腾。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把未来的销量分布,做个简单估算?比如2026年比亚迪销量能不能突破40万?我心里估了个样本——大致翻倍,可能性不是没有。毕竟,现在国家、企业都在推电动车,政策扶持、补贴一旦退出,市场就要靠自我驱动了。

说到竞争,除比亚迪外,像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也在追赶。你知道最奇怪的点吗?有个朋友说:你别看理想现在还在追,但实际上他们做的硬件逼格比一些传统车企还高。我一边点头一边心想:这个行业,硬件和软件的平衡,真挺难掌握的。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很多用户其实更在乎用车体验。

哦,顺便提醒一下,这次看到一份统计,全球汽车清洁能源车(包括电动、氢燃料)的渗透率已到估算的15%。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对比去年可能涨了5个点。这也印证一些趋势:未来中国市场会持续发力,国内企业技术成熟后,可望缩小和成熟市场的差距。

2025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TOP10出炉丰田稳居首位大众紧随其后比亚迪成为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有驾

最后讲个疑问:你是不是也觉得,现在的汽车行业,更像个大拼盘,谁都能有一口?如果你让一个普通人选,最看重的是什么?价格、续航、品牌或者什么都不懂还得学?这个还真挺考验我们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