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

走在巴基斯坦的大街上,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满街跑的三轮车,十辆里面得有八辆印着“Qingqi”的标志。当地人管这玩意儿叫轻骑车,就跟咱们说“滴滴”一样顺口。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在异国他乡混得风生水起的品牌,来头还真不小——它就是咱中国的济南轻骑。

说起这事儿,得倒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济南轻骑在国内可是响当当的牌子,电视上天天放“踏上轻骑,马到成功”的广告,看得人心痒痒的。不过谁能想到,这家企业的眼光早就瞄准了海外市场,而且一出手就是大动作。

1994年,济南轻骑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郊弄了个合资公司,名字叫普拉姆轻骑,简称PQML。这一步棋下得那叫一个精准。为啥这么说?你看啊,当时巴基斯坦的两轮摩托车市场已经被日本品牌占得死死的,想挤进去比登天还难。可三轮车这块儿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就那么几款老掉牙的车型在跑,都是六十年代从印度巴贾杰公司那儿改造来的旧货。

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有驾

济南轻骑瞅准了这个机会。他们的策略也挺聪明,不是一上来就整进口成品车,而是把中国产的摩托车零部件运过去,车身结构在当地制造。这样一来成本控制住了,价格能打下来,当地人也有活儿干,两头都高兴。

不过真正让Qingqi车火起来的,是2000年之后的事儿。当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搞了个“总统就业计划”,大批量把Qingqi车引进拉合尔。这招可真是一石二鸟,既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又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你想想,开车的司机要挣钱吧,修车的师傅要吃饭吧,卖配件的商户要生存吧,这一整条产业链就这么带起来了。

从拉合尔开始,Qingqi车就像长了腿似的,一路蔓延到白沙瓦、卡拉奇这些大城市。为啥老百姓这么认可它?说白了就四个字——方便实惠。你看巴基斯坦那边,公交车、出租车什么的,要么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要么价格高得让人心疼。Qingqi车不一样,钻小巷子灵活得很,价格还公道,招手就停,这不就是老百姓想要的吗?

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有驾

这股热潮带来的连锁反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当地冒出来一大堆制造商,都开始琢磨怎么生产三轮车。更绝的是,还有些小作坊,拿着摩托车零件、新旧车轴,再加上自己做的车身,手工打造“山寨版”Qingqi。虽然是山寨的,可也能跑啊,价格更便宜,照样有市场。

有些脑子活的师傅还搞出了改装版,把座位改成侧向的,一下子能坐更多人。这种车经常被当成校车用,早上晚上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你能想象吗,一辆小小的三轮车上,挤着七八个背书包的小学生,叽叽喳喳的,那画面别提多热闹了。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发展太快了,问题也就跟着来了。超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司机为了多赚钱,恨不得把车塞满。安全问题也让人头疼,这些三轮车很多都没有正规的安全装置,万一出点儿啥事儿,乘客基本上就是裸奔状态。还有就是交通违规,闯红灯、逆行、乱停乱放,这些毛病一个不落。

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有驾

巴基斯坦政府也不是吃素的,眼看着这么乱下去不行,开始动真格的了。好些城市出台了更严格的管理规定,有些路段干脆禁止Qingqi车通行。这一招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可也让不少靠这个吃饭的司机叫苦不迭。

话说回来,济南轻骑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可没有在巴基斯坦那么顺风顺水。这些年经历了不少波折,起起伏伏的。可在巴基斯坦,Qingqi这个名字已经彻底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就像咱们说“搜一下”就是用百度搜索一样,当地人说Qingqi,指的就是三轮车,不管是不是济南轻骑生产的。

这种品牌影响力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积累出来的。PQML公司的官网上写得挺自豪的,说他们是中巴友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例子。这话听着有点官方腔,可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三十多年扎根在那儿,风风雨雨都熬过来了,不容易。

现在这家公司也在与时俱进。2012年的时候,他们又和中国金龙汽车合作,开始搞四轮汽车,还推出了一款叫大龙的车型。产品线也越拉越长,从摩托车、载货车到农用机械,啥都做。这就叫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条腿走路,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有驾

更值得一提的是,Qingqi车现在也开始往电动化方向转了。巴基斯坦本地有家企业叫Sazgar,已经拿到了生产电动三轮车的许可证。这个转型来得挺及时的,毕竟环保是全球大趋势,油价也一直在涨,电动车确实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过头来看,济南轻骑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还真不是碰运气碰出来的。第一步,他们找准了市场空白点,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两轮摩托车领域;第二步,采用本地化生产的策略,既降低了成本,又照顾到了当地就业;第三步,赶上了政府推出就业计划的好时机,顺势而为。这三板斧下来,想不成功都难。

讲到这儿,你可能会问,咱们中国企业出海,是不是都该学学济南轻骑的套路?这话有道理,可也不能完全照搬。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关键是要用心去研究当地市场,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然后拿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光靠低价打市场,那是没有前途的;光想着赚快钱,那更是走不远。

有人说,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话没错,可换个角度想,挑战不也意味着机会吗?就像当年济南轻骑进入巴基斯坦市场一样,别人看到的是日本品牌的强大,他们看到的是三轮车市场的空白。眼光决定出路,这话永远不会过时。

国产摩托在巴基斯坦遍地跑,济南轻骑做对了什么?-有驾

现在走在巴基斯坦的街头,那些印着Qingqi标志的三轮车依然在街头巷尾穿梭,载着上班的人、上学的孩子、买菜的主妇,见证着这个国家的变化。对当地人来说,Qingqi已经不只是一个品牌,更像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走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说到这儿,你对中国企业出海有什么看法?你觉得还有哪些领域适合咱们的企业去闯一闯?或者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国产品牌在海外混得特别好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探讨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