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支付大限已到! 这三家车企满分交卷,剩下的“老赖”藏不住了!
车企和供应商的付款拉锯战,终于有了新剧本!
还记得两个月前17家车企拍胸脯保证“绝不拖欠账期,60天内一定打钱”吗? 现在到交卷时间了!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国企、民企、新势力集体大分化三家模范生被工信部点名表扬,而有些车企连名字都不敢提,被供应商实名举报的风险正在飙升!
▍模范生红榜:这三家让供应商挺直腰杆
1. 一汽:现金当场结清,2000家小厂不再受气
以前供应商最怕什么? 收钱慢,还收一堆纸(银行承兑汇票)! 一汽直接掀桌子:给中小厂100%发现金!
他们搞了个专项小组,重新梳理流程。 订单刚签完,付款计划已经同步发给供应商。 货还没送到,资金池的钱就准备好了。 建立了供应商“白名单”:2000多家中小厂资质一键审核通过,系统自动触发付款。 一位零件厂老板在行业群里感慨:“干这行二十年,头回见回款比送货还快的! ”
2. 广汽:铁规卡死60天,连承兑汇票都贴息
广汽把60天账期钉进公司制度里。 订单下发时财务就介入,每个环节都设倒计时:零件上生产线必须72小时验收完,验收完48小时内开票对账,开票后7天必须打款。
为了让供应商安心,他们把95%的付款都换成现金。 剩下5%的银行承兑汇票? 广汽自己掏钱贴利息! 供应商收到票据立刻能变现,相当于现金到手。 有供应商算过账:“以前汇票贴现要亏3%,现在广汽贴钱,我们反倒多赚一笔。 ”
3. 赛力斯:把供应商搬进厂里,物流费都省了
赛力斯的招数最“野蛮”直接让供应商把生产线搬进自家超级工厂! 在问界M9的焊装车间里,江苏来的冲压件厂在500米外直接供货,河南来的线束厂现场组装。
零件出门左转就上线,中间商和物流车队全砍掉。 供应商在系统上看着自己的零件装上车,自动触发结算按钮。 “上个月供货21次,结算22次他们多打了一次运费补贴! ”一个车间组长在朋友圈炫耀。
▍差生暗雷:这些车企还在玩“拖”字诀
1. 付款时间玩文字游戏?
表面看很多车企在行动:东风发了“60天账期操作指南”,长安给供应商拉新合同培训课。 中小厂们很快发现漏洞车企们集体耍了个心眼:“只对新订单执行60天,旧账先欠着! ”
河北一家橡胶密封件厂老板气得直拍桌:“他们说按合同来,我三年前的货款还得再等三个月! ”类似的情况在玻璃、轮胎、线束等品类中批量爆发。 有供应商无奈自嘲:“我供货的车都卖出10万辆了,自己的款还没卖完。 ”
2. 现金支付变空头支票?
承诺时说得斩钉截铁,付钱时立马换套路。 某头部新势力被曝要求供应商签署“自愿接受银行承兑”的确认函;某国企被扒出账期卡在59天转汇票;更有车企玩起“换票游戏”用自家集团财务公司的票据支付,想贴现? 得再等三个月!
江苏一家模具厂经理曝光内幕:“账期缩到60天了,收到一张半年后到期的票,资金链还是被掐着脖子! ”
▍行业潜规则:为什么车企都怕付现钱?
现金背后是百亿级资金大挪移
为什么有些车企拖拖拉拉? 根子就在钱上! 行业内平均账期长达182天(最狠的274天),突然缩短到60天,相当于让车企们提前腾挪百亿资金。
拆开某车企财报就能看透:他们账上常年趴着300亿现金,其中240亿是供应商的货款,真实自有资金不到60亿。 有财务总监私下倒苦水:“现在要凑百亿现金周转,得卖车回款提速、缩减营销预算、甚至推迟员工奖金,哪一项都伤筋动骨。 ”
系统打架导致“新旧账期双轨制”
更头疼的是流程跟不上。 某合资品牌4S店还在用老系统:零件入库要手工填单→部门盖章→扫描上传→财务复核,全走完就半个月。 供应商拿着收货单天天催账,财务部只能回一句:“卡在盖章环节了”。
车企内部混乱:天津的工厂新订单走60天系统,广州的厂还在用旧规则,供应商得同时盯五套付款流程。 “我司对接人自己都搞不清该催谁”,浙江某芯片厂销售在汽车论坛吐槽。
▍忍无可忍! 供应商开始掀桌子了
实名举报窗口上线,专治“老赖车企”
不付款? 工信部给供应商递了把刀。 一个月前开通的“拖欠账款实名投诉窗口”,成了中小厂的救命稻草。 后台数据显示:某品牌三天被举报47次,某新势力因不结款导致零件断供,生产线停摆冲上热搜。
行业联盟反击:上海13家模具厂联合声明,停止向某车企供货:“被拖垮前,先一起掀桌子! ”
车市价格战打到零件层,谁拖款谁出局
供应商早就不当软柿子了! 一家山东刹车片厂给所有客户发通知:“现金付款价格降5%,票据付款价格涨8%”。 长三角的压铸厂更现实谁给现金就给谁插队生产。
有业内人士道破残酷逻辑:“现在造车新品牌这么多,比亚迪吉利都在抢供应链,拖延付款等于把供应商逼到竞争对手怀里! ”
该供货的供货,该付款的付款生意场上,谁不懂这个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