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

刚碰到销售姐,她笑着说:你要不要试试这台智界S7,性能咋样,我们都还在琢磨呢。我一眼瞥见那车,觉得气派。车门一拉,微微有点厚重的声音,回响在门厅里。心里暗想,这玩意儿真不是冲着省事买的。

现在市面上,咱最关心的还是华为奇瑞那两个新娃娃——智界S7和R7。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预订单已经破两万一(这数据估算,由于样本较少,具体数字不一定完全准确)。想想,这市场反应挺热乎的。

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有驾

我印象中,去年其实对新能源车最多得一两千台的预期,现在一下子翻了个身。人们吃惊,厂商也撒欢。这不禁让我想到,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似乎还跟智能两字划了等号。毕竟,华为的芯片、软件、传感器,跟整车结合,感觉就像把神经系统植入了车里。

这两个车我对比了,直观感觉——S7比R7略紧凑点,驱动体验或多或少会不同点。S7的底盘调调,更偏运动,悬挂更硬。这不是你到某个弯就能明显感受到差别,但在日常绕城或高速变线时,确实能感觉到细微的不同。反倒R7,舒服多了,适合长途,像是扎根在城市的底盘,舒适感更强。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个关键词:供应链压力。这两个车型用了不少华为自家的芯片组件,有一个技术点我琢磨了半天——不少智能配件都像块积木,芯片、传感器、算法,堆得越多,车子聪明概率越高。但这也带来供应链风险,去年不少车企都折在芯片上面。想想,硬件品质就像房子的基石,如果芯片断供,怎么也硬不起来。

我是真的在想,华为强在软件和算法,一旦硬件卡壳,软件还能补救么?奇瑞的调校我倒觉得挺扎实,他们最早也算国内造车老手了。现在这个合作像个拼盘,硬件自己掌控,软件借助华为的神经网络,理论上能提高驾驶辅助的智商。

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有驾

不过你问我这车值不值这个价,这个标准其实很主观。22.98万到24.98万,差价几万,除了配置外,最明显的区别是价格背后那点科技感——华为的智脑系统,不算万能,但绝对给你多了一份安全感。你有没有想过,现代车子越做越复杂,是不是反而会让人觉得麻烦增加?我就遇到个朋友,他宁愿买个简单点的,啥都不用折腾。

说到这里,插一句: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智界系列其实代表了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一个转变?还是说,未来所有车都会变得更聪明、更贵?我不太确定。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到产品本身,S7和R7的差异其实也反映了厂商在消费人群上的不同取向。一个碰巧做得很运动,一个偏向舒适。两相对比,操控好像偏R7更顺滑,但S7在弯道的反应快一点点。你觉得,谁的操控更聪明?(这情况估算,样本少,没有大规模测试支持)

而且,我觉得车型的科技感不只是烧钱堆出来的,更是用心调校出来的。华为的智脑系统,像极了我们手机,都用了那么多传感器和算法。不少厂商为了这个智能花了不少心思,研发出来的软硬结合很关键。

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有驾

你知道吗,我还在想个事——或许智能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像个网格,多点共同作用。自动驾驶,突然想到,车内的噪声水平其实挺重要的——静音好的车,用户的感知体验更佳。是不是?(这点我没深想过,纯粹随便猜的。)

如果我估算的话,S7的百公里成本算下来,纯操控和能耗水平,大致在人民币3元左右(这是粗糙心算,电费不高,油不加,我们这里的电价1元/度),这个价格在这个级别还是挺有竞争力的。

再说个小插曲,销售那妹子说:今年订单持续增长,基本都努力交付了。我试问:那交付速度快不快?是不是出现过延迟?她笑笑:还好,客户预期都比较成熟。

我突然想起,很多人对新能源车的可靠性还是有点担心,尤其是电池。如果按目前的订单趋势,预计到年底,交付压力会不会略大?我估算,单个订单转化为交付,要经历从下单到装车一个月左右,当然这估算大概,毕竟供应链变数还是不少。

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有驾

自己在买车这个消费行为上,越发觉得感觉比逻辑更重要。那天在停车场看错了车牌,误以为车主是个不耐烦的年轻人,其实是个老太太。你看,心态会不会其实更影响你对一台车的喜欢程度?也许,喜欢一辆车,不一定只看它的技术或参数。

那些高科技做得再炫,真正打动我,还是那一点点触摸得到的细节:车门的把手、仪表盘的亮度,或者开车时那段静得只听到轮胎摩擦声的小路。这些,才让你觉得,车是真的有生命的。

你会不会也觉得,未来的汽车,可能会变成移动的家?还能像在客厅里一样自在?那样的设想,无意中让我又想到:如果车子会自己选择路线,甚至提前避开堵塞点,这是不是会变得更聪明?(这是不是太理想了?我还没完全想到实际怎么实现的。)

问题留给你:你会不会有种感觉,越来越多的车像有思想的伙伴,而我们自己,只是在旁边操纵?亦或,真正聪明的是那些本就懂得生活的人——也许就是车的主伺候得更好一些的那一类。

华为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R7正式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累计订单已突破2.1万台,标志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再升级-有驾

就这样,眼前那个细微的车窗反光,你察觉到自己的思绪已经飘远。下一辆车会是个什么模样?谁知道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