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这潭水,向来暗流涌动。前些日子,东风摆出六款新车的阵仗,由轿乘至犷野,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类。照理说,这于消费者而言,该是桩锦上添花的美事,选项多了嘛。可细究之下,个中滋味恐怕远非如此简单。
一方面,国产品牌兀兀穷年,精进技术,其成效委实有目共睹。譬如东风纳米01,标榜“价廉物美”,配置堆叠,且身价颇为可亲。再如风神L7,号称亏电油耗仅为百公里3.8升,续航也足够充裕,听来近乎无瑕。然则,另一方面,普罗大众果真需要这般“无瑕”之物么?
诸君购车,所图为何?无非代步、家用尔尔。往昔选项匮乏,只能择取合资品牌,图个省心耐用。而今国产品牌崛起,配置水涨船高,价格亦有回落,却总觉缺了些许意蕴。少了何物呢?或许是品牌积淀,是经由时间淬炼的笃定之感。
由此引申出一个诘问:国产品牌殚精竭虑,堆砌配置、压低价格,当真能赢得市场青睐?短期内,或可笼络部分对价格锱铢必较的顾客。但从长远计,若仅仰仗价格攻势,而忽略品牌构筑与技术革新,恐难在白热化的市场鏖战中立足。
或许有人会辩称,性价比即是圭臬,何须顾虑品牌云云。此言乍听似无不妥,然现实却往往更为繁复。试想,配置相当的两款车,一款是寂寂无名的国产品牌,另一款是久负盛名的合资品牌,君将作何抉择?想必多数人仍会倾向于后者,盖因他们认为合资品牌更靠谱,更有保障。
这背后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在信息洪流的裹挟下,消费者愈发难以辨别真伪,故而更倾向于笃信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品牌与产品。品牌不仅是一个徽标,更是一种承诺,一种质量的背书。
当然,亦有人会嗤之以鼻,谓之“挟洋自重”。然与其妄加指摘,不如反躬自省,探究为何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抱有更高的信赖度?莫非果真因其优于国产品牌?抑或是我辈在品牌营建方面有所阙如?
再论及东风猛士MS600,自诩为“国货越野天花板”。此车确乎硬核,外形雄浑,性能强劲,价格亦非寻常。然问题在于,究竟有多少人真正需要这般座驾?对多数都市居民而言,越野车或许仅是摆设,一年之中也难得一用。
此亦反映出一种消费心态。诸多人购车,并非为满足实际所需,而是为填补心理空缺。他们期冀通过拥有一辆奢华的越野车,来彰显自身的经济实力与生活格调。
自车企的视角观之,推出高端车型,可抬升品牌格调,增益利润空间。然自消费者的视角观之,购置超出自身实际需求的车辆,或不免有铺张之嫌。
故而,国产品牌在孜孜以求技术精进与市场份额的同时,亦应更关注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与心理诉求。欲打造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产品,绝非仅靠堆砌配置、压低价格,更需在品牌、服务、文化等方面精耕细作。
这不禁令我忆起一位故友,他夙愿购入一辆国产车,以示对本土品牌的拥趸。然他遍览诸多车型,总觉差强人意。最终,他还是选了一辆合资品牌,理由至简:驾乘安心。
仅这一个“安心”,便足以说明问题的症结所在。国产品牌欲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仍有漫漫长路。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消费者不识货”时,是否忽略了自身在品牌构建方面的短板?须知,消费者方是市场的主宰,他们的抉择才是最为真切的回响。
或许,东风此番一口气推出六款新车,不仅意在攻城略地,更欲传递一个讯息:国产品牌正奋起直追,正竭力变得更好。然欲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尚需更多的耐心与诚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