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 EV,这款车要多火有多火。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它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50万辆。而且你经常会在街上看到它,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女性和小区停车场里,它的存在感几乎碾压一切。按理说,这么好的销量,五菱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才对。但奇怪的是,有一份报告显示,五菱每卖一辆宏光MINI EV,净利润可能只有几百块,甚至有分析指出可能是亏的。是的,150万辆的销量,换来的可能是个“亏本生意”。这听着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卖到“国民神车”级别的产品,怎么可能是赔本赚吆喝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把它的账本翻一翻。咱按销量、营收、毛利、利润这些数字,一步步来拆。
先说销量,这个真没得挑。2020年上市,宏光MINI EV差不多在一年时间里就干掉了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登上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这几年,它几乎稳稳占据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榜的前几位。再看单车售价,宏光MINI EV的价格区间基本在三四万块左右,顶配也就不过六万,起售价比不少电动车的一块电池还便宜。简单算一下,靠150万辆单车的销量,营收应该已经超过400亿元了。
但问题就卡在这里了。销量和营收都很亮眼,可往下看毛利率,却突然“变脸”。有数据显示,宏光MINI EV的毛利率可能只有个位数,有的季度甚至接近零。要知道,这还只是毛利,扣了营销、管理、研发等费用之后的净利润,就更难看了。再对比同样主打小型电动车的特斯拉,人家毛利率常年能保持在20%以上,甚至更高。一边是“亏本赚销量”,一边是“卖得少但赚得多”,这差距看起来有点离谱。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低的毛利率,背后是不是产品本身出了问题?咱们接着拆。
先看宏光MINI EV的成本结构。大家都知道,这车的定位就是极限性价比。它的设计、制造、选材,从头到尾都在压成本。没有大屏,没有复杂的电子化配置;车体也极其简单,主打实用性。甚至很多人吐槽它“就是台四轮电瓶车”。但换个角度想,这种极简设计也正是它的优势——把成本压到极低,才能用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去吸引用户。所以,单车卖得便宜是有原因的。
再往深里看一点,新能源车还有两个重要成本点:电池和研发。宏光MINI EV用的是一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高,成本比三元锂电池低很多,但依然占据了整车制造成本的“大头”。而研发这块,虽然五菱没有像新势力造车那样大把砸钱,但从零设计一款车、再到量产落地,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所以,毛利率低,根子还是在成本上。
那是不是五菱的问题呢?未必。你会发现,类似五菱这种主打低价、小型化的电动车企,毛利率普遍不高。再比如奇瑞QQ冰淇淋、小蚂蚁这些竞品,它们的价格区间和五菱差不多,毛利率也没有特别亮眼的数据曝光。反而是像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更高价位的品牌,能够在电动车市场里挣到更多利润。这说明了什么?低价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想要占住市场份额,就不得不压价格,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既然赚不到多少钱,五菱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卖?这事其实得分开看。
第一,这种“低利润高销量”的打法,虽然短期看起来赚得少,但它能带来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五菱通过宏光MINI EV已经建立了一个稳固的用户基础,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一些消费能力较弱的区域,这款车几乎成了电动车的“入门首选”。这种市场地位是用高利润产品打不出来的。
第二,它也是一种“战略性亏损”。五菱通过宏光MINI EV,不仅在销量上抢占了新能源车的高地,还能够为品牌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使用场景和市场反馈。而这些数据和经验,未来完全可以被用到更多高利润产品的开发中。举个例子,如果五菱未来推出一款更高端的电动车,它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可能会让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最后再补一句,看起来五菱是“亏本赚吆喝”,但它的性价比打法,实际上是深耕市场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在“乱花钱”,而是在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抓住下沉市场的机会。换句话说,它的目标并不是现在赚多少钱,而是让更多人“上车”,用市场份额换未来的增长空间。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五菱每卖一辆宏光MINI EV,是不是亏本生意?表面上看,确实不怎么赚钱,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它卖的不只是车,还有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对于一家传统车企来说,这是一场看长线的战争。要紧盯的,真的不是那些吓人的数字,而是它能不能在未来的竞争里占住自己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