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操作?
8月25号,智界新款R7和S7还没上市,订单就已经突破2万单了?
而且这次品牌大使刘亦菲也要来捧场,嗯哼,这波操作,难免让人多看两眼。
要不是亲眼看到数字,真以为厂家在搞小作文,但偏偏官方渠道板上钉钉,有据可查。
到底是智界新车真的有料,还是营销团队会整活?
咱不妨人间清醒一把,把表面热闹“扒拉”开,看看这些火爆数据和花里胡哨的产品,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暗流涌动。
老铁们,不吹不黑,一台起售价25.8万、一台26.8万的国产纯电及增程新车,在预售8小时里就坐上了2万单的过山车。
堪比抢春运车票的节奏,吃瓜群众在各种汽车群里都开始自发讨论:这啥情况?
L4记忆泊车大家都见识过吗?
还是说这些购车大军全冲着“刘亦菲”仨字来的?
多问一句,光靠明星能带货到这种量级吗?
说到底,大家的钱包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横竖也是要多对比几家,看清楚是不是货真价实。
很多人关心的第一点,肯定是“性价比”。
25万级别,作为国产智造主力区间,是不是说梁山好汉都得在这儿较个劲?
看看数据,咱发现罗兰紫内饰意外爆火——超40%的下订用户选了这款内饰,墙都不扶就服人类对浪漫主义的执着。
接着88%用户一眼入魂就选了R7的黑曜套件,谁不想车看起来拽拽酷酷的?
S7那边则有55%下单者没忍住带上了运动套件——“别说自己是买菜车,我是有灵魂的哟!”
厂商哪能放过这波心理战:限时免费,黑曜和运动套件,以及梦幻紫内饰,通通送上。
毫无疑问地把性价比直接拉满,“我不是在做慈善,我是在卷天花板”。
想想看,那些对手品牌,做梦都得打个喷嚏。
讲到这段,到底是车本身“真香定律”,还是割韭菜用的刀磨得太锋利?
外观上,新R7玩起潮酷风,Logo都是换上的,前脸一收一提,导流槽细节都进行了时尚微整,皱纹抚平,颜值再攀高峰。
紫色皮革+贝母工艺装饰,说是珠宝级质感,现场摸摸手感再说,但听起来让人遐想。
S7并不甘示弱,端出来的“极光绿”涂装,号称三重珠光粒子混搭,光线一变车色跟着晃眼,拉风属性直接点满。
内饰还整了一套“星环”布局,麂皮与木质拼搭,营造氛围感,不知道到底是载人还是捧艺术品。
这年头,豪华感和科技氛围都快成了刚需,如果内饰还玩不出新花头,怕是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外观炫目归炫目,底下硬实力才是Key point啊。
华为ADS 4上车——一整套辅助驾驶家伙齐活:192线高能激光雷达安在车顶,后面又塞进固态激光雷达,一圈4D毫米波雷达矩阵,横向精度3厘米,不怵实体障碍,一步到位。
小区低速掉头、狭窄车库、识别台阶高度差……原来都是老司机才敢撸的场景,现在让系统帮你抄底。
铁子们,嘴上喊“智能驾驶是未来”,真按这阵势,哪还怕老婆在副驾喊“倒回去、倒回去”,直接丢给系统。
城市领航、跨楼层泊车、随着OTA升级再拓新城市,这智商,杠杠的。
说实话,很多牌子的高阶智驾只是把字贴在PPT,不是说不香,但智界真敢“现做现卖”,反正把疑惑一股脑扔给实用场景去证明。
说到续航,有没有发现这次双动力玩法很会整:
R7同时给出纯电和增程选项。
纯电版本,82kWh和100kWh电池组合,官方话术是续航667-802公里,亮眼数字搁这“洗眼睛”,直接安慰北方用户:“冬天不慌,放心上路”。
遇到临时赶时间,200kW超充上阵,10分钟回回血能多跑300公里,这突然一脚,电动车心脏也跟得上。
至于增程版,加配了1.5T的增程器,纯电也有251-360公里,综合一加直接干到了1200+公里。
像极了那个“主副食双保险”,南方城市跑短途清清爽爽,北方长途自带暖宝宝。
对比下隔壁品牌纯电遇冬就抖腿,智界说,我用数据说话,剩下的交给用户去薅羊毛。
新款S7画风更硬,全系纯电,292kW单电机是标配,双电机冲到496kW,373马力能实现零百3.3秒提速,这要搁几年前,谁敢想10来万售价居然能掏出超跑体验?
高配855公里续航,低配也有705km,两种电池自由组合,拉着你一路远行无压力。
重点是高速能耗还比过去降了8%,这节约可不是小数目。
都说科技产品堆料卷得飞起,研发投入跟不上,最后都是昙花一现。
但智界这回,话没放空,说干就干。
光上海、深圳两个设计中心已经开了,又扔出下三年百亿级的研发投入,还要做大团队规模到5000号人,光看这架势,像是下定了苦工心思不怕赔钱。
但话又说回来,新能源卷来卷去,风头转得贼快,哪家都信誓旦旦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最终谁能站到牌桌最后,可不只是宣传片吹牛,厂区上线一摞摞技术研发才是真支撑。
说回营销这块,谁都懂明星效应。
刘亦菲的号召力放在这儿,既是面子也是流量,可能会有一拨“神仙姐姐”粉丝,延伸变成新车粉。
但真要二十万订单里,88%的用户只是看张脸就把存款砸下?
难说。
现在消费者精得很,追星也会比价,嘴上喊着向偶像看齐,买车还得看钱包的颜色。
说到底,明星加持、技术赋能、价格诱惑,三板斧一起舞起来,才是这波智界出圈的底气。
按这个套路发展,谁还能在25万区间接得住智界的招?
如果对手只是价格小小地降点,配置上一点新,用户看不见实在的“用车体验新花样”,怕是一不小心,还真会掉队。
新能源车圈风云莫测,每逢有一款新星高调入场,舆论场子都会炸一波。
抢订爆单的背后,是理性的数字,还是短暂的市场情绪?
也许得等真正上市、用户开始大面积用车后,那些吹过的牛和许下的承诺,能否一一落地?
千万别最后变成“出厂订单很火爆,路上一辆都不见”的悄无声息。
这点见仁见智,拭目以待。
现在智能电动车战场,谁圈住科技体验,谁就有话语权。
可别小看中期改款,新老司机学新东西才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智界敢预售先收钱、再上技术,也得承担买家高期待的“反噬”。
产品真的成熟好用,市场自然用真金白银来做答卷。
新能源圈其实一直缺少敢说真话、能做实事的品牌,这次智界到底是闹哪样?
冲着百亿研发、明星流量和高配置组合拳整出来的2万台数据,值得市场拭目以待。
更重要的是,每次技术普及的受益人,都是咱们普通消费者。
淘汰落后的,留下好的,这股卷风里,谁能笑到最后?
咱且看且珍惜。
你怎么看智界新车这一波预售热潮?
你的钱包和理智能被卷动吗?
欢迎留言,你的观点有可能影响全网。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