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潮席卷车市,新车主笑容满面刷卡提车时,老车主们看着手中急速贬值的车钥匙,心在滴血。
老张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发抖,两个月前他满心欢喜地把这辆崭新的比亚迪秦L开回家。如今,这款车官方降价2万,还增配了轮毂和座椅加热功能。“亏了整整两万啊!”他无奈地拍着方向盘,“这感觉比车出毛病还难受!”
在城市的另一端,海豹06新能源车主小王翻出购车时销售手写的“保价到年底”承诺单,纸张还崭新如初,承诺却已成废纸。
短短两个月,他的爱车官方定价直降数千,4S店销售对他摊手:“厂家政策变了,我们也没办法。”
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的比亚迪车主圈子里蔓延。
01 价格屠夫横扫市场,销量狂飙背后的激进策略
比亚迪在2025年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闪电战。
5月,这家车企一举将旗下22款车型全部降价,秦PLUS DM-i智驾版一度降到6.38万起售,海鸥智驾版更是从6.98万直降至5.58万。
如此凶猛的降价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面对比亚迪的“屠刀”,吉利、奇瑞、红旗、零跑等品牌被迫应战,刚上市的红旗H9狂降9万多,车市内卷进入白热化。
价格战的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比飙升59.8%,单月销量峰值高达40万辆,相当于每分钟卖出7辆新车。
更令人震惊的是,比亚迪3月销量彻底超越了“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四大合资品牌3月销量总和(31.4万辆),终结了合资车企主导中国车市20余年的历史。
02 狂欢背后的眼泪,老用户成最大牺牲品
销量捷报频传的背后,是无数老车主破碎的心。2025年5月汽车门网投诉榜单上,比亚迪成为“大户”,旗下秦L、海豹06新能源、宋L DM-i等当红车型全部上榜。
秦L以近600的投诉指数高居首位,车主们齐声喊“肉疼”。
今年2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价格却保持不变。
一夜之间,新老车型形成巨大配置落差。一位2024年10月购入海豹06的车主投诉:“购车时销售人员承诺该车型为主力车型且并未提及重大改款计划,如今不到半年就出智驾版。”
愤怒的车主们甚至发起《比亚迪汽车24、25款车型全体车主联合维权声明》,要求比亚迪公开道歉、提供15%置换补贴及关键智驾功能的硬件升级服务。
03 信任崩塌与市场乱象,价格战的连锁灾难
二手车市场同样遭受重创。一位二手车商无奈表示:“最近比亚迪的车收进来风险太大了,今天刚收一辆,明天新车就可能再降几千,弄不好就得赔本。”
行业生态链也在崩塌。一家汽车电子供应商透露:“现在车企订单多了,但给的钱少了,只能用便宜零件应付。”有消费者反映新车故障率明显上升,车企却称这是“正常损耗”。
更令人忧心的是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潜在买家开始持币观望:“等等看吧,说不定下个月又降价了。”这种观望心态正在蚕食市场活力。
当品牌被打上“背刺专业户”的标签,用户忠诚度成了最奢侈的资产。
吉姆大师汽车膜提醒您:车价或许会跌,但爱车价值需要持久守护。选择一款高品质汽车膜,不仅能保护车身免受刮擦,更能有效减缓车漆老化,让您的爱车在岁月流转中保持光彩。价格战让车贬值,但精心呵护能让爱车价值更持久。
04 不可持续的战斗,价格战终将熄火?
疯狂的价格战已经引起监管警觉。5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起倡议,直指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不仅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更危害消费者权益。
工信部随后表态要整治这种“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6月初的重庆汽车论坛上,火药味十足。吉利高管直接炮轰比亚迪,引发行业震动。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图片显示:“7月1日起此前所有报价方案作废”,现有“一口价”政策将在6月30日结束。
那个5.58万就能买比亚迪海鸥的时代,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二手车市场里,一位车商摸着崭新的比亚迪海豹06苦笑:“现在谁还敢收这车?你今天收了,明天厂家再降五千,我找谁哭去?”
而在4S店里,销售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现在买绝对划算,下个月就没这个价了!”顾客却犹豫地摇头:“我再等等,说不定还能降?”
价格战的硝烟终将散去,但留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裂痕需要更长时间弥合。当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用户预期,企业如何在市场进攻与用户守护间找到平衡?
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最终教会我们: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消灭对手,而是赢得人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