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被卷入了“虚假宣传”的风波。
几百位消费者齐声发声,要求无损退车!
在这场舆论风潮中,小米汽车正经历着最艰难的时刻,面对空前巨大的挑战。
有些车主还找了律师,打算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要求退一赔三。
正当小米汽车的事件愈演愈烈之际。
人民网站对此事件发表了独到的评论。
人民网对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方法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话说得很到位,直直地戳中了消费者的心坎儿。
从“追捧”到“讨伐”
说起小米的发展历程,那可真是一段传奇,凭借着“性价比之王”的称号,在智能手机圈子里可谓一枝独秀。
创始人雷军的真诚与接地气,让他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米粉”。
不久的几年里,小米手机的销量飞速增长,雷军也因此获得了“雷布斯”的称号。
除了在商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雷军也在社交媒体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他风趣幽默,有才华,总能引起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大家都喜欢叫雷军“军哥”或“雷总”。
在网上,雷军从零开始的故事,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爽文小说里的男主”。
现在小米全面进军汽车领域,各种赞美“国企造车”的声音响彻屏幕,大家纷纷为之点赞。
尤其是千亿级别的大佬雷军亲自为小米车主开车门,这一举动让大家对小米品牌的信任感达到了极点。
甚至不少女性因对小米品牌的信任,纷纷呼吁“小米卫生巾”尽快推出。
那时候的小米,真的是被推上了流量的巅峰。
一提到人民企业家,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就是“雷首富”的形象。
小米汽车也跟着沾了光,成了新时代的豪华车型。
流量可真是一把双刃剑。
网红留几手在直播间里提到:雷军被捧得太高,反而未必是件好事。
这句话的价值,眼下还在不断提升中。
当时掌握“流量密码”的雷军,谁能想到,爬到高处摔下来的感觉竟是如此。
自从愚人节那天,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爆燃之后,雷军的微博就成了“战场”。
网友们纷纷“翻脸”,涌入雷总的评论区,掀起了新一轮的“围攻”。
舆论反转来的飞快,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
曾经的热捧,现在的声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小米官方反应真是够迅速,立马发了声明还送了慰问,但那些质疑的声音还是没能平息。
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一旦信任危机爆发,就很难控制局面了。
“虚假宣传”引发退车风波
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燃爆事件后,小米品牌的声誉也悄然变得脆弱了。
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它吹翻一样。
如今小米又一次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中,正经历着它的低谷时刻。
这一切得从小米的SU7 Ultra车型谈起。
这车一上线,凭借那酷炫的外形、高马力和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等亮点,瞬间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不少购车小伙伴,都盼着能拥有一辆“地表最强”的座驾。
可现实却给这些消费者来了一个“当头一棒”。
最大马力被限制,只有在官方认证的赛道上才能解锁其性能。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真的让人怀疑。
有车主甚至用鼓风机试了一下,把轻薄的纸巾放在开孔那儿,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换句话说,这个开孔其实就是个装饰品!
这明显点燃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很多人纷纷发帖表示“作为SU7ultra的准车主,我感到非常失望”,让话题愈演愈烈。
面对这场信任危机,小米公关迅速出面,诚恳地为功能说明不清的事道了歉。
态度倒是看得过去,不过一瞅补偿方案,小米车主心里真是凉了半截。
首先,对未交付的订单推出限时改配服务。
第二条,对于已提车以及在限时改配结束之前锁单的客户,豪气送出2万积分。
这2万积分的价值大概是两千元。
车主们觉得这个补偿措施诚意不够。
网友们看完后就开始调侃了:
“还是我知道的小米,连道歉和赔偿都这么实惠!”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雷总其实就是个纯朴的总裁。”
小米风波形势急转直下,网上刮起了一阵“小米车主纷纷要求退车”的热潮。
居然有超过300位车主联合拍摄视频,要求全额退款退车。
有些车主特别气愤,已经找律师准备发起集体诉讼,要求依法退车并且赔偿三倍。
人民网发文,言辞犀利
这次小米汽车的风波,确实让小米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网络上虚假营销的风波中,创始人雷军显得特别疲惫,给人一种肉眼可见的憔悴之感。
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最近一个月,真的是创业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日子。”
范儿依旧是那个范儿,不过这回,网友们可是一票站着不买账了。
在评论区里大家对小米风波的事情一直关注得紧,不肯放过。
小米这几次接二连三的“翻车”,让网友们不由自主想起刘强东曾对雷军说过的一句话,感觉似乎真的很有深意。
刘强东曾坦言,“别和雷军拼营销,这方面谁也没法超越他。”
这句话看似在赞赏雷军的营销才能,其实透着一种佩服的神情。
其实这是对吸引流量和过度营销的一种吐槽。
真心觉得,东哥真是太“走在前头”了!
“看着他盖起高楼,瞧着他请客吃饭。”
小米风波一直没有平息,人民网终于站出来,对此事进行了犀利的评论。
每个产品都得让用户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达成一致,企业可不能把消费者当成实验对象。
禁止使用过于夸张的包装手法来欺骗消费者。
工信部之前发布的规定明确要求汽车制造商不得对辅助驾驶功能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翻看2013年,人民日报微博上发了一条评论,标题是“别把用户当猴耍”。
呼吁大家可别被小米那种“饥饿营销”的招数给迷了眼。
结语:
现在,小米在汽车行业正遭遇信任的挑战。
曾经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小米,如今却因为过度营销的后果,遭到了大家的群体抵制。
希望这次的事件能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个醒:
要比拼质量、服务和创新,切忌掉以轻心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