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远程空战。
印度空军5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巴基斯坦的歼-10CE和霹雳-15E导弹一战封神。
最让印度破防的是,自家地盘上居然捡到了霹雳-15E的完整残骸,射程直接打脸印军防线。
更魔幻的是,印度网友高呼要“逆向复制中国导弹”,但专家冷笑:捡个壳子就想造AESA雷达? 做梦!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5架“阵风”战斗机升空,试图对巴方目标发动突袭。
巴基斯坦歼-10CE战机在边境线内迎敌,双方全程没有越界,纯靠导弹互射。
印度飞行员自信满满,因为“阵风”挂载的“流星”导弹射程号称150公里,但实战中被碾压了。
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导弹在135公里外直接打穿印度防线,残骸坠落在旁遮普邦农田里。
印度媒体5月9日公布的残骸照片显示,导弹燃料段和外壳基本完整,但核心部件全炸没了。
老乡捡到的残骸上清晰标注着“PL-15E”和“2015年出厂”,证明这是中国十年前的技术。
印度网友沸腾了,高喊“拆解中国导弹,造出印度版AESA”,但军方实验室集体沉默。
霹雳-15E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球唯一的AESA雷达导引头,相当于导弹的“智能眼睛”。
传统导弹用脉冲多普勒雷达,容易被干扰,而AESA雷达能锁定160公里外的目标。
印度捡到的残骸只剩燃料舱,导引头和战斗部早就在爆炸中变成渣,连电路板都没留下。
想靠一堆金属壳子破解雷达算法? 印度工程师连自家“阿斯特拉”导弹都没搞明白。
印度国产“阿斯特拉”导弹研发了27年,射程不到100公里,至今没量产。
2019年印度就捡到过美制AIM-120C导弹残骸,结果除了骂巴基斯坦,啥技术都没捞着。
这次捡到霹雳-15E,印度专家只能分析外壳材料和燃料成分,但中国用的双脉冲发动机,他们连图纸都看不懂。
法国“阵风”战斗机单价2.4亿美元,被200万美元的霹雳-15E击落,印度心疼到滴血。
巴方飞行员透露,他们通常两发齐射确保命中,但即便消耗400万美元,也比印度亏得少。
印度空军现役最远的“流星”导弹依赖欧洲技术,射程数据还被曝注水,实际不到140公里。
霹雳-15E外贸版故意阉割了性能,中国自用版射程超过200公里,专打预警机和加油机。
印度实验室即便拿到完整导弹,也仿制不出AESA雷达——这需要微电子、材料和算法的三重壁垒。
中国能在一枚178毫米直径的弹头里塞进上千个雷达单元,印度连普通芯片都要进口。
更扎心的是,霹雳-15E残骸上的“2015年出厂”标签,证明中国十年前的技术就能吊打印度。
印度国防部吹嘘的“阿斯特拉MK3”射程340公里,但网友嘲讽:先把MK1搞明白再说吧。
苏-30MKI试射“阿斯特拉”导弹7次失败4次,印度斯坦航空连螺丝都拧不匀称。
法国达索公司私下吐槽:印度连“阵风”的维护都要靠法方团队,还想仿制导弹?
俄罗斯军工代表补刀:印度组装苏-30MKI用了20年,合格率至今不到60%。
以色列曾卖给印度“德比”导弹技术,结果印方山寨版比原版重了30%,射程腰斩。
巴基斯坦捡了个大便宜,歼-10CE搭配霹雳-15E,成本不到印度“阵风”的十分之一。
印度空军现在最怕的不是导弹残骸泄露,而是自家飞行员发现“中国导弹不可战胜”。
空战结束后,印度社交媒体疯传“阵风飞行员跳伞前还在找敌机位置”的段子。
美国《防务新闻》调侃:印度逆向工程? 他们连洗衣机和手机芯片都造不出来。
中国网友神回复:建议印度用牛粪驱动导弹,毕竟这是他们唯一能自产的高科技材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