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

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

上个月在服务区遇到个骑仿赛的小伙子,车停在路边,引擎盖冒着白烟,冷却液顺着车架往下滴。他蹲在地上抽烟,说这车刚提不到两个月,今天是第三次“开锅”了。我凑近看了眼仪表,水温定格在112℃,再看那摊乳白色的液体里隐约泛着油光——这基本就是缸垫废了的征兆。小伙子掏出手机给我看车友群,光是最近一周,就有十几个人在里面发类似的视频。

往前翻翻各大摩托车论坛,从去年春天到现在,关于这款车散热问题的帖子已经超过120条。故障现象出奇地一致:城市拥堵路段骑半小时,水温表就开始报警;高速上跑一趟,回来水箱接头处就渗水;严重点的直接蒸汽喷出来,发动机当场熄火。更蹊跷的是,出问题的车集中在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生产的那批,而且多数连首保都没做。

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有驾

有技师拿卡尺量过这车的散热器,芯体面积220×180毫米,厚度22毫米。对比同价位其他品牌,人家散热器普遍做到240×200、厚度28毫米。别小看这几毫米差距,散热效率可能就差出20%。再加上水泵实测流量只有9.3升每分钟,比标称值缩水了快三成,这热量堆积起来,散热系统根本吃不消。

更要命的是制造工艺。铝制水箱钎焊结构本身没问题,但有几台拆下来的水箱,接缝处焊料分布明显不均匀,放大镜下能看到细小裂纹。这种虚焊在温度反复变化下,迟早会开裂渗漏。还有缸盖送检的结果显示,平面度超差0.05毫米,是标准值的两倍多。这种误差放在高转速、高压缩比的发动机上,密封失效几乎是必然的。

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有驾

去4S店维权,多数车主吃了闭门羹。店里先是说“你骑车方式不对”,后来改口“冷却液没加够”,反正就是不承认车本身有问题。等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店家才松口同意保修,但维修周期长达三四周,也不提供代步车。有人换了副厂水箱,骑了没两天又开锅,这就说明问题不在单个零件上,而是整个热管理系统设计就没做到位。

官方客服电话长期占线,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也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倒是从今年6月开始,新出厂的车悄悄换了加厚型水箱和改进版缸垫。这算是默认之前批次有问题吧,但对那些已经掏了钱的车主来说,这个交代显然不够。

并列双缸发动机压缩比做到11.5:1,转速拉到9500转,热输出强度本来就高。这种情况下散热系统必须留够余量,不能把账算得太死。整流罩设计再漂亮,如果挡住了散热器进风,低速骑行时风量不足,热平衡就维持不住。有些品牌直接上双风扇辅助,有些优化冷却液流道,就是为了应对各种极端工况。

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有驾

看了几份维修单据,缸体大修费用普遍过万,如果是在高速上突然熄火,后果可能更严重。现在这车终端价已经开始松动,优惠幅度从一千五到三千不等,销量环比直接掉了四成多。更麻烦的是品牌信任度受损,以后再推新车型,消费者还会不会买账,真不好说。

有律师团队已经介入,准备发起集体诉讼。按照产品质量保证相关规定,同一问题修两次还修不好,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不过走法律程序周期长,多数人还是希望厂家能主动召回,给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3.28万买的新车骑到500公里水温飙到110℃,12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国产仿赛这次栽在了22毫米厚的散热器上-有驾

说到底,造车这事儿急不得。台架测试数据再好看,也得经过真实路况的反复验证。热管理、耐久性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恰恰最考验研发功底。想靠压缩成本抢占市场,短期内或许能冲一波销量,但早晚会在某个环节翻车。

如果你手上正好有这款车,建议先自查冷却系统,看看水箱接头、水管卡箍有没有渗漏迹象,冷却液颜色是否正常。一旦发现水温异常升高,别硬撑,赶紧靠边熄火降温。维权的话,记得保留好视频证据、维修记录和沟通截图,这些在后续协商或者投诉时都用得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