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人还在吉隆坡,心已经飞回了德国。
国内车企的告急电话,一个接一个,几乎打爆了他的专机通讯。
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里,流水线正变得越来越安静,工人们无事可做。
他们盯着空荡荡的芯片货架,满脸愁容。
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舒尔茨还公开力挺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称其为“明智决定”。
现在,这个“明智”的决定,正让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陷入近十年最严峻的危机。
荷兰的算盘强盗的剧本
这出闹剧的剧本,是荷兰人写的,美国人递的笔。
今年九月,美国一纸“50%穿透性规则”将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列入清单。
荷兰政府第二天就动了手,翻出了1952年的《物资供应法》,闪电般地冻结了安世147亿元的资产,罢免了中方CEO张学政。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看起来像是“合法”抢劫。
荷兰人以为自己拿下了安世的总部,就控制了这家公司的命脉。
他们或许忘了,安世半导体70%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八千公里外的中国东莞。
抢走一个没有子弹的枪托,有什么用呢?
更尴尬的是,就在十月底,美方突然宣布暂停实施那个规则一年。
美国人亲手抽走了荷兰爬上房顶的梯子,让这场“接管”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遮羞布。
东莞的反击人民币说了算
荷兰总部的命令?在中国不好使!
十月二十三日,安世中国官网挂出中英双语声明,震动了全球半导体圈。
张学政带着原班人马照常上班,生产线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悄悄调转了方向。
所有订单全部转向国内客户,结算系统更是直接从SWIFT切换到了人民币的CIPS。
深圳一家新能源车企的采购经理乐坏了。
他说,以前用美元付款,流程要走三天,现在用人民币,当天就到账,还省了1.2%的手续费。
中方随即对五类芯片实施出口管制,这意味着荷兰那个“空壳总部”就算拿到了晶圆,也无法运到东莞进行封装。
没有了东莞的封装工艺,那些从荷兰运来的晶圆,瞬间成了一堆“昂贵的沙子”。
荷兰人忙活半天,抢了个寂寞。
德国的巴掌扇在自己脸上
最先感觉到疼的,是德国人。
博世集团的内部报告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形象:安世的小信号二极管,成本占比不到0.3%,但缺一颗,整台车就得停产。
“就像食盐,不贵,但你不能没有。”
现在,盐没了。大众的库存系统红灯刺眼:安世供应的芯片只够撑17天,涉及12条生产线、8款主力车型。
这记耳光,扇得实在太响了。
德国人不是没想过办法,他们让安世临时找了马来西亚的工厂做替代封装。
结果呢?良品率从99.7%暴跌到96.2%,算下来每辆车的售后成本凭空多出230欧元。
宝马集团的供应链总监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我们不是反对‘去风险’,我们是反对用抢劫的方式来制造风险!”
德国总理默茨更是直接取消了访华行程,据说,是因为中方在稀土问题上,一步不让。
别忘了,安世芯片离不开的一种元素,全球90%的高纯度镝,都在谁手里?
谁也卡不住市场的选择
荷兰人恼羞成怒,在十月底干脆宣布,停止向东莞工厂发送晶圆。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我得不到成品,你也别想生产,大家一起完蛋!”
他们以为这是致命一击,却没想到,这是在给中国本土晶圆厂“送大礼”。
中国人做事,向来是“凡事预则立”。
安世中国这边早就启动了备份计划,扭头就找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以中芯和华虹如今的技术能力,提供符合要求的晶圆根本不是难事。
实际上,在荷兰断供之前,安世国产晶圆的采购占比,已经悄悄爬到了65%!
荷兰人这一“自杀式”断供,正好帮我们把最后35%的缺口也给补上了。
一笔巨额、稳定、长期的晶圆大单,就这么被荷兰亲手转交给了中国公司。
真应了那句话:荷兰跌倒,中芯吃饱!
更扎心的是,安世中国的产品根本不愁卖。
光是比亚迪等国内几家大厂,就吃掉了45%的产能,内部循环就足够了。
至于国外的客户?至少12家欧美车企已经看清形势,绕开荷兰总部,直接用人民币和安世中国签了合同。
结语
当政客们沉迷于“国家安全”的幻觉时,市场已经用订单做出了最公正的判决。
这场由政客挑起的芯片风波,最终买单的,是德国的汽车工人,是荷兰的中小企业,是欧洲引以为傲的“契约精神”。
东莞松山湖的工厂里,LED屏上闪烁着“今日产量:128万颗”的字样。
而在阿姆斯特丹的议会大厦,政客们还在争论“是否该向中国服软”。
当舒尔茨那句“明智”的评价,现在听起来更像是墓志铭时,或许他们才会明白一个常识:
在全球化时代,靠抢劫无法致富,割裂供应链更不可能独善其身。真正的“卡脖子”,从来不是卡住技术,而是卡住了那些违背市场规律的愚蠢念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