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这波操作彻底颠覆认知! 当一块80英寸的巨型屏幕“贴”在前挡风玻璃上,车速、导航、车况信息直接悬浮在眼前,传统仪表盘竟成历史这场被网友称为“汽车界iPhone时刻”的设计革命,究竟是天才创意还是疯狂冒险?
天际屏:把驾驶舱变成科幻片现场
小米YU7的前风挡投影屏等效80英寸显示面积,车速、转速、电量等信息悬浮在驾驶员正前方视野中。
方向盘取消90%物理按键,改用压力感应+手势控制,滑动指尖就能调节空调温度或切换驾驶模式。
极简设计引发两极评价:科技博主@科技棱镜惊叹“这比特斯拉Yoke方向盘更激进”,但老司机群体却在论坛发帖质问:“暴雨天玻璃起雾,投影信息会不会直接消失? ”
远端带鱼屏贯穿中控台,左侧实时显示胎压、油温等车况数据,右侧则支持视频会议分屏操作。
有提前体验的车主在短视频平台吐槽:“隧道里开灯瞬间,屏幕内容像被泼了墨水一样看不清。 ”
更争议的是信息投射距离:官方宣称通过眼球追踪动态调整焦距,但实测显示近光灯照射时会出现轻微重影。
玄戒O1芯片:小米的“手机思维”造车实验
支撑天际屏运行的玄戒O1芯片,NPU算力高达48TOPS,是高通骁龙8295的2.3倍。
实测投影延迟仅8毫秒,比iPhone 15 Pro的LTPO屏幕响应速度更快,滑动菜单时甚至能感受到“跟手性”。
但芯片功耗成谜:有汽车工程师在知乎分析,多屏协同+全天候显示可能导致续航减少15%-20%。
更关键的是车规认证难题:汽车HUD系统需通过ASIL-B功能安全认证,而小米为此封闭测试了18个月。
有业内人士爆料:“为通过极端温度测试,光是玻璃镀膜工艺就调整了7个版本。 ”
老司机张先生在试驾后发微博吐槽:“高速上突然弹出视频会议邀请,方向盘触控键差点按错。 ”
视觉适应成硬伤:新手司机实测需2-3天才能习惯信息投射位置,夜间驾驶时偏振膜导致路灯眩光加剧。
安全冗余设计遭质疑:应急小屏幕仅7英寸,且切换需长按方向盘中央按键,紧急情况下能否及时响应?
成本更是引爆舆论:2万元选装费相当于五菱宏光MINI EV的整车价格,网友戏称“买屏幕送车”。
对比奔驰MBUX系统保留实体仪表盘的设计,小米选择押注“彻底数字化交互”。
汽车媒体实测显示:强光环境下屏幕峰值亮度达1500nit,但侧方盲区物体识别率下降12%。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因屏幕故障导致事故,责任认定可能引发行业性争议。
更有改装爱好者发现:物理仪表盘接口被焊接封死,恢复传统驾驶模式需返厂操作。
特斯拉粉丝在Reddit发起投票:73%用户认为“天际屏将成未来标配”,但61%表示“绝不会为这个功能加钱”。
传统车企工程师私下吐槽:“这就是把手机支架搬上车,根本没考虑人因工程。 ”
小米门店试驾排号量暴增300%,但实际订单中仅12%用户选择加装天际屏。
工信部最新文件显示:全液晶仪表盘仍被列为新能源车强制配置项,小米或面临准入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