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路上跑的绿色牌照商用车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远程这个牌子,简直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个品牌五年前年销量才4564台,现在一个月就能卖出去1.7万台,单月销量相当于五年前全年销量的四倍! 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商用车领域堪称奇迹。
前几天我在物流园碰到老司机张师傅,他刚把开了三年的燃油小卡换成远程星智F3E。 问起换车原因,他笑着给我算了一笔账:“这车每公里电费不到三毛钱,比我之前那台烧油的车省了六成。 现在每天跑两百公里,一个月能多赚两千块。 ”这笔账算得我心服口服,也让我对这款刚拿下“全能金奖”的明星车型产生了浓厚兴趣。
说到动力表现,这台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劲。 搭载的玄武电机峰值功率达到110kW,扭矩245N·m,这个数据在新能源小卡里相当亮眼。 实际开起来,起步轻快,完全不像传统商用车那样笨重。 特别让我惊喜的是爬坡能力,上次载着1.5吨建材爬地下车库的陡坡,居然一点不费劲。 这套动力系统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马拉松选手,既能在平路上稳健奔跑,又能在坡道上持续发力。
续航方面,65kWh的电池组能提供360公里的CLTC续航。 这个里程数对城市配送来说绰绰有余,就算是跨城运输也完全够用。 我特意观察了电池衰减情况,经过上千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健康度依然保持在95%以上,解决了咱们最担心的电池耐用性问题。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能耗控制。 官方公布的百公里电耗是16.8kWh,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确实很低。 但实际使用中能不能达到呢? 我跟着张师傅跑了一整天配送,记录了他的驾驶数据。 从物流园到批发市场,再从商场到社区,全程开了128公里,表显电耗居然只有15.9kWh/100km,比官方数据还要低! 张师傅说这得益于车辆的智能能量回收系统,刹车、下坡时都在给电池充电,就像有个精打细算的管家在帮你省钱。
走进驾驶室,你绝对会怀疑这真的是货车吗? 1820mm的宽体驾驶室让空间变得特别宽敞,我1米8的个子坐在里面,头顶还有一拳多的空间。 座椅可以放平,中午休息时能舒舒服服躺会儿,再也不用蜷缩在方向盘上打盹了。 怀挡设计解放了中央通道的空间,上下车特别方便,搬货时从副驾那边门下车,再也不用费力地从驾驶座挤过去。
那块12.3寸的中控大屏操作起来很流畅,导航、音乐、车辆信息一应俱全。 最实用的是语音控制系统,说句“你好远程,导航到物流园”,系统马上就能规划出最优路线。 这个语音识别特别聪明,就算我用带口音的普通话它也能听懂,再也不用在开车时手忙脚乱地操作手机了。
安全配置方面,这台车考虑得比很多乘用车还周到。 满载情况下刹车距离不到28米,这个成绩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就是避免事故的关键。 全系标配的8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覆盖了各种常见场景。 特别是那个倒车自动刹车功能,有次我倒车时没注意到后面的障碍物,车子自己就刹停了,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张师傅说这个功能对他来说特别实用,毕竟货车盲区大,有了这个“电子眼”放心多了。
作为赚钱工具,装载能力当然是重中之重。 13立方米的货箱容积在同级车里算是大个子了,装快递包裹能塞下三百多件。 货台高度只有855mm,搬货时特别省力,我的腰终于不用受罪了。 更贴心的是,这车比同级别车型轻了60公斤,别看数字不大,每天多拉几趟,积少成多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市场上,这台车的表现同样抢眼。 不仅拿下了行业权威赛事的大奖,在区域上市时订单就接到手软。 有个经销商朋友告诉我,现在订车要等两周才能提车,这在商用车领域可不常见。 用户反馈最多的是“这车开着不像货车”,既有乘用车的舒适性,又保持了商用车的实用性,确实抓住了年轻司机的需求。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远程星智F3E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精准把握了新能源商用车用户的核心需求:既要省成本,又要好开,还要能装。 从动力系统到智能配置,从安全防护到装载能力,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打磨。 这台车不像传统货车那样只是个粗糙的工具,更像是懂得陪伴司机、帮司机赚钱的智能伙伴。
车友们,当一台商用车既能帮你省钱赚钱,又能给你乘用车般的驾乘体验,这样的全能选手,你们心动了吗?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车,会不会把这款智能新能源小卡纳入首选清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