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巨变下,曾经被誉为“德系品牌”并自诩为“BBBA”的北京宝沃,如今命运令人唏嘘。
4月22日晚间,福田汽车(600166.SH)公告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22日作出(2022)京01破申155号《民事裁定书》,正式受理了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宝沃”)的破产清算申请。法院经审查认为,北京宝沃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偿付全部负债,已具备破产条件,因此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宝沃在4月8日已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申请破产清算的议案,随后即向法院递交了相关申请。
历经6载,两度易主
北京宝沃的破产之路早已显现端倪。
2021年12月,北京宝沃的破产阴影逐渐显现,福田汽车公告披露,其相关资产已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查封,涉及账面价值高达22.09亿元,这些资产对于北京宝沃的日常运营至关重要。
进入2023年1月28日,福田汽车再次发出公告,揭示北京宝沃已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继续运营,工厂内的资产已被法院整体查封,且对外负债已大面积逾期,北京宝沃已深陷资不抵债的困境。
回顾历史,2015年福田汽车以5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宝沃汽车,并在次年1月成立了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后的宝沃汽车曾以“德系同门兄弟”为口号,试图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如今的北京宝沃却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2016年,德国宝沃汽车集团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FAURECIA)携手合作,共同计划在天津设立合资企业。然而,自从被福田汽车收购后,宝沃汽车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由于持续的经营亏损,福田汽车最终决定挂牌出售其持有的北京宝沃67%的股份。
2018年12月,神州优车以41.0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宝沃汽车,使其成为神州优车旗下的子公司。然而,就在收购完成后不久,福田汽车持有的宝沃汽车股份比例降至33%。
2019年3月,神州优车进一步发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通过现金收购长盛兴业所持有的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的股权。这一交易使得神州优车获得了宝沃汽车的控股权。
然而,宝沃汽车的发展并未因此而走上坦途。2020年4月,瑞幸咖啡曝出22亿元的虚假交易丑闻,导致其股价一夜之间下跌75%,进而引发了神州系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受此影响,两度易主的北京宝沃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此次宝沃汽车的破产,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那些仍然驾驶着宝沃汽车的车主来说,他们的座驾售后服务问题成为了焦点。传统上,汽车的售后服务是4S店的重要收入来源,甚至可能超过新车销售。然而,对于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和讴歌等品牌,其售后问题仍由之前的合资伙伴负责。但对于宝沃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地区的一家宝沃汽车销售门店经理表示,由于店铺关闭,不再销售汽车,因此也无法提供售后服务。同时,另一家媒体在北京的走访中也发现,尽管宝沃的维修网点能够提供正常的售后服务,但对于需要更换零配件的车主来说,却面临着无法获取零配件的困境。一位宝沃汽车售后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厂长时间未供应零配件,导致大灯、水泵等许多零配件库存不足,无法保证到货时间。
为了回应车主的关切,宝沃汽车近日发布了一份致车主的公开信。公开信中坦言,宝沃汽车正面临债务危机和破产困境。然而,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宝沃汽车已经就售后服务保障做出了妥善安排。宝格沃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全面承接宝沃汽车的售后服务责任,继续为广大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和配件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宝格沃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2022年3月29日刚刚成立,其法定代表人同样为陆正耀,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及技术推广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还提供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服务,并涉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制造业务。
尽管宝沃曾作出承诺,但其是否能履行承诺仍是个未知数。据车质网披露,2020至2022年间,多位宝沃车主在购车后遭遇配件更换难题,他们发现经销商告知厂家配件短缺,导致问题久拖未决。在宝沃运营期间,车主们就已面临修车困境,而如今随着宝沃的彻底破产,其供应链与售后服务几乎完全中断,这使得宝格沃在为现有车主提供维保服务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百年”宝沃的再次衰落
宝沃的历史可追溯至1919年,当时其创始人卡尔·宝沃成为了不莱梅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并担任总经理。1921年,卡尔收购了公司的全部股份,并将其更名为宝沃(BORGWARD)。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宝沃于1924年推出了其首款车型Blitzkarren——一款三轮汽车。仅仅两年后,他们又推出了Goliath三轮汽车,这两款车型凭借卓越的载货能力和税收优惠,迅速成为一战后德国的国民车型。
在1931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困境下,宝沃挺身而出,收购了陷入困境的汉莎汽车(HANSA),从而正式涉足轿车和卡车市场。到了1949年,宝沃推出了Hansa 2400 fastback,这一举措使其成功跻身豪华车市场。而在随后的1960年,Isabella车型的诞生更是将宝沃推向了新的高峰,以102万辆的年销量成为德国汽车行业的佼佼者,甚至超越了奔驰,一举夺得德国第一大豪华品牌汽车制造商的桂冠。
同时,宝沃还以德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品牌而闻名,其巅峰时期的出口量曾一度占据德国汽车出口总量的63.5%。然而,正是这一辉煌的出口业务,最终成为了宝沃走向衰败的推手。由于旗下子品牌罗伊德(LLOYD)与歌利亚(Goliath)的销量长期不佳,宝沃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来补贴这些子品牌的运营。而创始人卡尔·宝沃却未能及时察觉到这一潜在风险,最终导致宝沃在繁荣的背后悄然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1960年,宝沃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一笔巨额订单突然被取消,这犹如晴天霹雳,使得宝沃的资金链陷入了全面紧绷的状态。在媒体的连番报道下,银行也纷纷收紧了贷款政策,不愿再为宝沃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在1961年,宝沃无奈地走向了破产的命运。
宝沃汽车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自1924年推出首款三轮汽车算起,其实际的造车时间并不长,仅有37年,而专注于制造轿车的历史更是缩短至30年。遗憾的是,1961年宝沃最终走向了破产的结局。
时隔多年,北汽福田在乘用车领域崭露头角,通过收购卡尔·宝沃的孙子克里斯蒂安·宝沃手中的BorgwardAG,成功获得了宝沃品牌。然而,经营7年后,宝沃在今年4月再次递交了破产申请。
沦为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宝沃的困境引发了网友的深刻反思:“没有人真正热爱这个品牌,它只是被各方资本利用,这样的命运怎能好转?”确实,几经转手后,宝沃最终难逃资本博弈的牺牲品命运。
在宝沃的兴衰史上,陆正耀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在收购宝沃汽车时,精心布局了神州系汽车生态圈,包括神州专车、神州租车、神州买车和神州车闪贷等业务。这个生态圈虽然环节齐全,但唯一缺失的是上游车源。宝沃的加入,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陆正耀能够成功搭建从汽车制造到电商平台,再到专车、租车平台的完整产业链。
因此,陆正耀通过左手卖给右手的操作成为可能,借助神州租车的采购订单,北京宝沃的销量在2019年重新攀升至5.45万辆。然而,这种过于依赖单一客户(即神州租车)的销售模式,也为宝沃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但好景不长,随着瑞幸咖啡的“暴雷”与神州租车暂停采购新车,以及宝沃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口碑的老问题持续显现,质量问题频发,北京宝沃的增长势头迅速消解,再度陷入困境。2020年,其销量跌至仅8740辆,较之前大幅下滑84%。
神州优车自身难保,不仅无法继续向北京宝沃输送订单,还面临无法向福田汽车按期支付股权转让款和股东借款的困境。最终,陆正耀与宝沃的合作以双输告终。
陆正耀更关注自己的神州生态圈,对宝沃的长期规划和发展似乎并不在意。神州收购宝沃后,未再推出新车,研发停滞。当宝沃无法为陆正耀带来利益时,便被弃之不顾。目前,陆正耀已几乎放弃宝沃的市场端,而原先约定的收购款分期也迟迟未能兑现。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宝沃的退场或许并非孤例。在不久前的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曾预言:“未来80%的自主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90%的造车新势力难以幸免。”
在整体汽车市场面临巨大生存和发展压力的背景下,车企的存亡不再仅仅取决于资历深浅,而是关乎硬实力。新入局者众多,但消费者购车愈发理性。中国自主品牌如长城、比亚迪、吉利等,凭借技术钻研、品牌规划和电动化转型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相比之下,合资企业原本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缺乏核心技术、没有明星产品的弱势品牌,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徘徊在覆灭的边缘。
即便宝沃拥有深厚的百年历史和德系豪华品牌的背书,却仍难逃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消亡的命运。那些不善于从宝沃的沉沦中汲取教训、缺乏创新精神的汽车品牌,不论它们当前的市场地位如何,最终都难免走向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