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旗下第五界“尚界”登场,本该是重振旗鼓的强心剂。但真实情况却让人不禁发问:这是一场重生,还是一次史上最严重的内耗组合?
先看背景。尚界由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主打15-25万元主流市场,价格亲民、定位年轻,首款车型将于三季度发布,平台基本确认为飞凡RC7。
换句话说,所谓“尚界”,极有可能只是飞凡加了个鸿蒙的马甲。想借华为智驾和LOGO复活昔日品牌,这路子,享界、智界都走过,结果不言而喻。
问界之所以爆红,不是因为贴了“华为智行”标签,而是因为赛力斯几乎把全身交给华为管理,华为说干嘛就干嘛。执行到位,节奏统一。
智界和享界的困境,根本不在产品,而在合作结构。北汽和奇瑞各有主张,平台固执、资源错配、指挥失灵,华为的能力根本打不进去。
飞凡是个好车,续航、底盘、设计都不差。但过去卖不动,是因为组织僵硬、营销混乱、节奏拖沓。换个名字就能解决这些吗?
要知道,飞凡的问题不是电池,也不是外观,而是“上汽式内耗”。两个销售渠道、三套研发体系,一台车出来,走不通任何一条完整链路。
华为要的,是像赛力斯那样“人进、权入、机制换”,全流程换血。而上汽,能放得下身段吗?毕竟它背后还有荣威、智己、飞凡三线品牌虎视眈眈。
更现实的挑战在于:尚界的首款车要在15-25万区间走量,这区间内比亚迪、五菱、小鹏、零跑打得不可开交,仅靠智驾和LOGO,没那么容易破圈。
想复制问界神话,必须复制问界机制。赛力斯能爆,是因为它太弱,只能听华为的;上汽太强,反而容易“指手画脚”,毁掉节奏。
华为不是神仙,给不了每家企业奇迹。但它能给流程、节奏、产品定义。这一切的前提是——上汽愿不愿意放权。
飞凡不是不能火,只是过去没人管。现在华为来了,如果只是管个车机、调个激光雷达,那还是飞凡;只有彻底接手,才叫尚界。
别再指望消费者会为“鸿蒙”三个字多掏一毛钱。现在的用户只看一件事:谁的车开得好、用得顺、修得快。这不是换个名就能解决的。
飞凡死过一次,这次机会很珍贵。但它得脱胎换骨,而不是贴上LOGO就高喊复活。如果华为仍只能打边鼓,那么尚界步智界和享界后尘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答案其实很清楚:不是鸿蒙缺一辆新车,而是飞凡缺一个能说了算的“余承东”。如果这次,华为能像指挥问界那样指挥尚界,那就真有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