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市攻守战:比亚迪们逆势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当地时间7月2日,特斯拉公布二季度全球交付量报告。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交付了约38.4万辆汽车,同比下跌14%,这是特斯拉连续第二个季度交付量负增长。由于交付数据高于市场悲观预测区间,当日特斯拉股价涨近5%,市值一夜大涨48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25年的交付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从上海工厂交付了71599辆汽车,同比增长0.8%,环比增长16%。

放眼欧美市场,特斯拉的处境更具挑战。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提出要削减清洁能源支出和电动车补贴,机构预计或会导致特斯拉的销量每年锐减10万辆。这也引得马斯克不惜冒着和特朗普关系再降至冰点的风险,二度炮轰该法案。在欧洲,特斯拉的销量连跌五个月,市场份额持续缩水。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在欧洲几个重要市场出现销量反弹。其中,英国新车注册量环比增长224%,挪威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4%,西班牙销量同比增长60.7%,葡萄牙销量同比增长7.3%。据市场观察,改版Model Y的销售表现成为主要推力。

多家媒体报道称,在特斯拉核心高管Omead Afshar离职后,马斯克已接手管理美国和欧洲的销售业务。当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已然生变,马斯克“回归”能否扭转局势?

特斯拉在欧销量下滑

欧洲作为特斯拉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市场,今年以来销量持续下滑。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6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欧盟,反映特斯拉销售状况的新车注册量5月份锐减40.5%,至8729辆。

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1.8%下滑到了1.2%。

在一些关键市场,特斯拉的销量下滑态势尤为明显。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英国 5 月特斯拉销量同比暴跌 45%;德国市场 5 月电动车销量虽大幅增长 44.9%,但特斯拉销量却同比下滑超三分之一;法国市场的情况则更为严峻,特斯拉 5 月仅售出 721 辆车,销量同比锐减 67%。

事实上,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发力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基本都算踩对了节点。ACEA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欧盟汽车总销量同比下滑了0.6%,不过纯电(BEV)、插混(PHEV)和混合动力(HEV)的注册量分别大涨了26.1%、15%和19.8%。这自然和欧盟今年开始实施的碳排放新规有关,政府要求车企逐步收紧新车碳排放量,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也就为新能源车的上位推波助澜。

不过,同在新能源行业,为什么特斯拉没捞到欧盟的“政策红利”?

许多人都忘不了年初马斯克涉政、欧洲人抵制特斯拉的抗议活动,但从5月份开始,特马不和的消息就时有传出,马斯克顾及商业利益也已有意识淡出政治圈层、回归商业。退一步讲,特斯拉在欧洲销量的持续低迷,马斯克或许只能背一部分的“锅”。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马斯克作为商人介入政治,还有他发表的支持欧洲右翼政党的言论,影响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

此外,特斯拉也吃了单一车型的亏。林示补充道,特斯拉只卖纯电车,在拓展市场上是处于劣势的,今年欧洲增幅最大的是混动车型,因为混动可以弥补欧洲充电桩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缓解长途旅行的里程焦虑。4月份比亚迪在欧洲的纯电车销量超过特斯拉,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如果算上混动车型,比亚迪的同比增速是359%,相比特斯拉的销量优势将更为明显。特斯拉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只是中国车企,还有宝马、奔驰这些欧洲本土厂商。它们一开始没在电动化转型里反应过来,但现在这些品牌也陆续推出插混、纯电的车型做出反击,从特斯拉手里夺回市场份额。

“特斯拉在欧销量低迷的原因,除了马斯克个人的政治言论以外,今年开始,欧洲车企在欧洲市场投放新车型,市场反响还不错。同时特斯拉的车型迭代较慢,相比之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新车型。”盖世汽车研究院市场分析师李翔宇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前段时间,特斯拉腹背受敌之际,终于放出憋了十年的大招——Robotaxi。初始阶段,特斯拉先在其大本营美国德州投入10辆车小范围试水。无人驾驶出租车,经常被视为支撑特斯拉巨大估值溢价的一张王牌,能让特斯拉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单纯卖车的新能源车企。然而,特斯拉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FSD)久久未能通过欧盟和部分国家的审批。可以预见,欧盟的严监管大概率将成为Robotaxi入欧的极高门槛。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FSD就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欧洲,特斯拉一直难以上线FSD,依赖自动驾驶技术的Robotaxi进入欧洲也就遥遥无期。用户享受不了高阶智驾,纯电的续航也有短板,特斯拉销量要重拾涨势仍存在挑战。”林示谈道。

近日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在部分欧洲国家久违地迎来反弹。6 月份,特斯拉在挪威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 54%,在西班牙销量同比增长 60.7%,在葡萄牙也实现了 7.3% 的销量增长。结合Model Y的6月销量数据看,改版后的Model Y在带动销量上功不可没。

“更新车型是车企惯用的策略,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能带来一波短期反弹。”施密特汽车研究的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在给媒体的回复中谈道,但他并不认为特斯拉在整个欧洲都能迎来全面回暖。

各国汽车行业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在法国、瑞典、丹麦和意大利,特斯拉还是没能扭转颓势,销售额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中国车如何逆袭?

据英国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数据,5月份,比亚迪在欧盟和英国市场的注册量同比飙升397%,此前的4月,比亚迪在欧销量更是历史性赶超特斯拉。

比亚迪只是中国车企在欧洲的一个缩影。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一周前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85%,超过6万辆。

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新车注册量为65808辆,市场份额达5.9%,对比去年同期的2.9%,直接翻了一番。欧洲5月新车注册量排名前十的车企里,就闯入了两家中国车企——吉利和上汽,尤其上汽今年1-5月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大涨49.1%。还有造车新势力小鹏,5月份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速高达350%。

要知道,去年底以来,中国车企在欧洲遭遇关税冲击。据新华社报道,去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被抽样的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35.3%)将被征收不同水平的反补贴税,其他公司最高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逆风之下,国产新能源车为何能在欧洲维持增长?

一方面,重点发力混动车型,确实是不少中国车企拿下更多订单的秘诀所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德经贸研究中心主任史世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主要是纯电车,混动则不在此范畴。吉利、上汽深耕欧洲多年,相当比例的产线就是生产混动车型。比亚迪之前以纯电为主,但从纯电转向混动,学习成本也不太高。所以,面对欧盟加税的冲击,还是可以通过转换车型的方式去试图化解。

与此同时,欧洲的汽车市场也在悄然生变。今年以来,混动(HEV)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燃油车、纯电,成为欧盟新车销售的主力,因而可以说“谁拿下混动市场,谁就拿下欧洲”。

所以,这两年欧洲混动的赛道也愈发拥挤。比亚迪宣布今年会在欧洲加大混动车型的上新,斯柯达、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等欧洲本土车企今年也都有推出新一代混动车型的计划。不过,在林示看来,在混动车型的设计和制造上,比亚迪和上汽可能会更占上风,毕竟中国车企是all in新能源转型。

另一方面,制造端加快本地化,已成为不少车企的共识和默契。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先后落子匈牙利,将这里作为辐射欧洲的制造和研发基地。南欧也因为成本相对偏低、可链接拉美市场,而渐渐成为中企投资的新热土。去年底,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成立的合资工厂正式投产。上汽也在去年传出消息,正与西班牙工业部磋商,考虑在西班牙建立其在欧洲的首座电动汽车工厂。土耳其也一度进入中国车企的视野,因为土耳其与欧盟之间存在关税同盟,在土耳其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欧盟,无需额外缴纳关税。

目前,行业都还在密切关注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最新进展。商务部发言人6月6日表示,中欧双方电动汽车案价格承诺磋商进入最后阶段,但仍需双方努力。欧方提出可同时探讨新的技术路径,中方将从法律和技术层面对欧方提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而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这段时间国产车企出海欧洲势头迅猛,但追赶之路仍然漫长。

据ACEA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大众、斯特兰蒂斯、雷诺,依然是主导欧洲汽车市场的三巨头,三家车企就占据欧盟55%的市场份额。中国车企里闯欧较为成功的上汽、吉利,总共拿下的市场份额则还不到5%。

“本土品牌在欧洲依然是很强大的,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欧洲人还是首选奔驰、宝马、雷诺这些传统车企。高性价比是国产汽车的独特竞争力,但也容易陷入中低端路线,向上突围还要发力。”林示指出。

在史世伟看来,尽管今年比亚迪在欧洲的增速非常亮眼,但部分原因在于去年的基数不高。另外,相比特斯拉已在欧洲建立制造基地,比亚迪进入欧洲的时间并不算长,在当地建立品牌、服务都需要时间,在匈牙利的工厂也还未正式投产,预计短期内还是较难出现爆发性增长。真正取代特斯拉、大众在欧洲纯电市场的地位,都非一时之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