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买车的人估计都听说过一个词——“等等党”。啥意思呢?就是一群人坚信“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尤其面对新技术时,宁可憋着不买,也要等价格打下来再出手。以前大家等的是手机、家电降价,现在这股风直接刮到了汽车圈,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简称“智驾”)刚火起来的时候,一辆带高阶智驾的车动辄三四十万,普通人根本够不着。但最近风向突变,车企突然集体开卷,智驾功能跟不要钱似的疯狂往车上装,尤其是长安汽车,一口气发布了十几款智驾新车,价格还全压在了15万左右。有网友调侃:“等等党这次真赢麻了!”
智驾一夜变白菜价?
要说智驾普及这事儿,最早还得从去年说起。2024年,小鹏、埃安这些新势力带头把高速自动变道(NOA)功能装进了15万的车里,当时很多人还不信,觉得要么是减配,要么就是吹牛。结果到了2025年,长安汽车直接扔了个“王炸”——宣布从今年开始,所有新车必须标配智驾接口,连最便宜的10万块小车都不例外。发布会上,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放话:“以后长安不造‘非智能’的车了!”这架势,就跟当年手机厂商宣布“全面取消实体按键”一样震撼。
更狠的是,长安直接给自家智驾技术定了个“三步走”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比如高速、市区都能自己开),2028年直接冲L4级(基本不用人管)。为了抢时间,长安甚至把原本计划2027年量产的固态电池都提前到了2026年。有业内人士开玩笑:“别的车企搞技术是挤牙膏,长安这是直接拿高压水枪滋啊!”
技术平权背后的秘密武器
有人可能要问:智驾以前不是高端车的专属吗?怎么突然就白菜价了?其实背后有两把“杀手锏”:硬件成本暴跌和自研技术开挂。就拿激光雷达来说,这玩意儿以前一颗卖500美元(约3600元),装到车上光成本就得小一万。但这两年国产供应链崛起,直接把价格打到了200美元(约1400元)以内。长安甚至宣布,今年8月要在10万块的新车上装激光雷达,彻底打破“低价车不配高科技”的魔咒。
技术层面,长安搞了个叫“SDA架构”的黑科技。简单说,就是把原来车上几十个分散的控制器,整合成一个“超级大脑”,既能控制方向盘、油门,又能指挥空调、音响。这种设计不光让车更聪明,还省掉了大量线束和芯片,成本直接砍了40%。比如他们最新发布的深蓝S07,顶配版装了11个摄像头、1颗激光雷达,但价格反而比老款便宜了5000块。网友实测发现,这车在暴雨天都能稳稳识别车道线,夜间自动避障成功率高达97%,比某些30万的豪车还靠谱。
车企大战,消费者躺赢
长安这一波操作,直接把友商给整急眼了。比亚迪原本计划在2月10日开智能化发布会,结果长安提前一天抢跑,逼得比亚迪连夜改PPT,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速NOA”,连7.88万的海鸥电动车都不放过。两家隔空斗法,最乐的当然是消费者——以前加钱都买不到的智驾功能,现在成了买车送“外挂”。
更夸张的是行业生态的变化。以前车企搞智驾,要么自己闭门造车,要么全靠华为、大疆这些供应商。但如今长安玩起了“双线作战”:一边自研“天枢智驾系统”,另一边拉着华为给深蓝、阿维塔品牌做高阶方案。比如深蓝S09大型SUV,装上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3.0后,自动泊车能精准停进宽度只有2.1米的车位,比老司机还稳。而自研路线也没闲着,启源Q07这类亲民车型靠着视觉方案+大数据训练,居然用30%的硬件成本实现了80%的华为同款功能。
等等党的终极胜利
这场智驾普及风暴到底有多猛?看数据最直观: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驾渗透率还不到10%,但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直接飙到了35%。长安自己的战绩更夸张——深蓝品牌12月单月卖了3.6万辆,70%的买家冲着智驾版下单。有车主分享经历:“我买的深蓝L07智驾版,过年开回老家,800公里高速全程只接管了3次,连我妈这种‘只信自己方向盘’的老司机都夸科技真香。”
不过专家也提醒,现在智驾仍处于“人机共驾”阶段,千万别把它当无人驾驶。就像长安工程师说的:“我们的目标是让车比你更懂路,但关键时刻还得你说了算。”但无论如何,这场由长安掀起的智驾革命,确实让普通人花小钱享受到了顶尖技术。难怪网友都说:“以前等等党等降价,现在等等党等的是科技爆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