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狂欢背后,藏着多少普通人的辛酸?
岚图FREE+要来了,235公里纯电续航,鸿蒙车机,激光雷达,豪华内饰,该有的都有了。车企们争先恐后地发布新车,参数一个比一个漂亮,价格一个比一个“亲民”,可问题是——这些车,真的是给普通人造的吗?
看看这配置,看看这价格,动辄二三十万,甚至更高。普通工薪族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攒够一辆车的钱?更别提那些所谓的“智能驾驶”“豪华座舱”,有多少是真正实用的,又有多少只是营销噱头?车企们拼命堆配置,消费者拼命掏腰包,可真正受益的是谁?是那些资本,是那些靠新能源风口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
新能源车市场看似繁荣,实则是一场资本的游戏。车企们为了抢占市场,疯狂推新,消费者被各种“黑科技”忽悠得眼花缭乱,可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便宜、耐用、省心的代步工具,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可现实是,低端市场被忽视,中高端市场内卷严重,普通人要么咬牙贷款买高价车,要么继续开燃油车忍受高油价。
更讽刺的是,新能源车标榜环保,可电池回收、电力来源、资源开采,哪一样不是问题?车企们高喊“绿色出行”,可背后是锂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是废旧电池处理的难题。环保成了营销口号,而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
我们不是反对技术进步,更不是反对新能源车的发展,但问题是——这场狂欢,到底是为了谁?如果新能源车的未来只是让少数人享受“科技豪华”,而普通人连基本的出行需求都难以满足,那所谓的“革命”又有什么意义?
或许,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车的配置,而是这个行业的价值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