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宝马M5 Touring,听着就让人肾上腺素狂飙,零百加速宛若闪电,力道那是杠杠的。可真要驭它驰骋一番,嚯,感觉像赶着一头臃肿的河马在翩翩起舞。两吨半的分量,比起轿车版实打实地多了三百多公斤,这可不是闹着耍的。
平心而论,厂家的宣传辞藻,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仿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M5尤物,可结果呢?实际驾控,弯道推头甩尾,制动距离也比旧款拉长了一截。莫非这厂家觉得,只要马力够劲,其余皆是细枝末节?对于那些执着于操控精髓的拥趸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也许有人会辩解,这车劲头大啊,七百一十七匹,一千牛米的扭矩,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诚然,直线冲刺确实迅猛,但关键在于,谁会为了仅仅跑直线而入手M5?弯道才是检验真章的试金石啊。纯电巡航区区四十公里,美其名曰环保,可后驱模式还被封印了,这又是什么幺蛾子?莫非是心疼轮胎损耗太快?
更让人挠墙的是,选配清单的价格简直丧心病狂,一百四十一万软妹币,比整车身价还贵!这哪是选装啊,简直是明火执仗地打劫。
实测数据更是无情地揭开了遮羞布。零百加速比二零二二款M5轿车慢了零点六秒,四分之一英里慢了半公里。绕桩测试的平均横向加速度低了零点八八个G,刹车距离多了足足一米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罗列于此,赤裸裸地昭告天下,这并非你梦寐以求的M5。
在蜿蜒的山路上劈弯时,更是让人如履薄冰。后悬挂弹跳得如同脱缰野马,感觉随时要腾空而起。尽管内饰铺陈颇为奢华,宝华韦健的音响,自适应巡航,高速巡航尚算惬意。但总觉得厂家在试图用这些硬件来掩盖操控方面的捉襟见肘。就好比请你享用一桌山珍海味,却发现菜肴都是冷的,你说窝心不窝心?
宝马标榜此乃史上最强M5旅行版,然而操控却远逊于前辈。这又是唱的哪一出?电池模组徒增了两百公斤,换来聊胜于无的二十五公里纯电续航,这笔账怎么算都让人觉得亏。往昔车迷们念兹在兹的轻量化设计,如今却成了镜花水月。这怎能不让人狐疑,宝马是否早已忘却了M Power的初心?
在马里布峡谷试驾时,车身晃动得像喝醉了酒,跑得比MX-5还要慢吞吞。四驱模式转向固然精准,却少了些许鲜活的灵气,再也寻觅不到人车合一的酣畅淋漓之感。后驱弹射起步还被锁死了,大概真是怕轮胎不堪重负。厂家给出的官方自重甚至比实测轻了七十四公斤,这数据掺的水未免也太多了吧?
奥迪RS6身形更为轻盈,操控也更为犀利,这说明宝马在轻量化上压根儿就没走心。高速巡航固然稳如泰山,座椅也足够舒适,音响效果也堪称一流。但要为此付出一百四十一万的选装费用,性价比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车迷们心之所向的,是纯粹的驾驶乐趣,如今却不得不依靠舒适配置来充数。工程师们似乎已经淡忘了M Power的精髓,如今买车,又是考量电池,又是兼顾环保,最终却把操控的魂儿给丢了。
厂家抛出的解决方案是多模式切换,但这种花哨的玩意儿真的能药到病除吗?我看不见得。这款车究竟值不值得入手,取决于你是追求直线加速的快感,还是更看重弯道操控的灵敏。
宝马自诩其为性能座驾,但驾驭起来却像一头被重量束缚的巨兽。选装价格高得离谱,寻常消费者根本无力问津。数据就摆在眼前,加速迟缓,制动逊色,过弯笨拙,可厂家还在兀自吹嘘着混动科技。或许连他们自己都迷失了方向,搞不清楚究竟想要打造一款怎样的车。这款车的未来之路该如何重塑?现在还看不到破局的曙光。
仅此一点,便足以凸显问题的严峻:宝马究竟意欲将M Power引向何方?与坊间认知相悖的是,厂家似乎在环保诉求与性能追求之间左右摇摆,最终牺牲了操控的本色。当我们一味地将缘由归咎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真正渴求的,究竟是什么?这或许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