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瓦罐车(旅行车)长期被视为"叫好不叫座"的典型。车迷们为其优雅线条与实用空间倾倒,但销量始终在边缘徘徊——欧洲家庭视其为生活必需品,中国消费者却认为其"不够体面"。这个矛盾,直到华为与北汽联合推出享界S9T才被打破:预售32.8万元起,一小时订单破万,让冷门的瓦罐车突然站上新能源C位。
这场逆袭,表面看是形式的偶然,深层则是战略的必然。享界S9原本定位行政轿车,对标奥迪A6,但新能源身份在保守的商务市场反而成为短板。华为与北汽的决策层意识到:与其在红海中挣扎,不如将欧洲主流的瓦罐车形态与中国新能源技术结合,开辟全新赛道。
欧洲市场的启示至关重要。在德国高速路上,瓦罐车占比超40%,其"一车多用"的特性完美契合家庭需求——既能装下婴儿车和滑雪板,又能保持轿车的操控感。这种实用与优雅的平衡,恰是中国SUV热潮之外的空白。华为将S9T定义为"欧洲生活方式的移动载体",精准击中了城市青年对"诗与远方"的想象。
定价策略更显巧妙。32.8万元的预售价,恰好卡在理想L7(30-35万)与蔚来ET7(40万+)之间。但不同于理想主打"奶爸车"、蔚来强调"行政座驾",S9T将卖点聚焦于"生活道具":修长的车身线条适合街拍打卡,超大后备箱能容纳露营装备,智能座舱则强化"移动客厅"的场景感。这种差异化定位,让消费者为"生活方式"买单,而非单纯比较参数。
技术融合是另一大亮点。S9T保留了经典瓦罐车的低趴姿态与流畅尾部,同时搭载华为鸿蒙座舱与ADS高阶智驾系统。传统瓦罐车被诟病的"动力弱、配置低"问题,在新能源平台上迎刃而解——双电机四驱版零百加速4.3秒,配合空气悬架,既满足家用舒适性,又具备一定运动性能。
北汽的翻身仗同样关键。作为曾困于合资品牌阴影下的老牌车企,此次通过华为的技术赋能与渠道支持,终于打造出首款现象级产品。S9T的爆单不仅证明"瓦罐车+新能源"的可行性,更暗示中国品牌正从模仿走向创新——通过引入海外成熟品类,结合本土化改造,开辟全新细分市场。
未来,随着更多品牌加入瓦罐车赛道,中国新能源市场或将打破"SUV与轿车"的二元格局。而S9T的爆单,已然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证明,当技术进步遇上文化嫁接,冷门品类同样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