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真怀疑,这汽车市场究竟是铁锅炖“韭菜”,还是一片深情的养猪场。今天的主角,是那个素来被嘲作 PPT造车天花板的“零跑”,也不知道是洗心革面还是作秀,为自己旗下的车型来了个“大合照”。我见过家族聚餐,也见过全员出动抓娃娃,但这么明晃晃地把自家老中青小一锅端出来,还顺手抖搂出几款还没官宣的新货,零跑这是要搞“丑媳妇也要见公婆”的节奏吗?
如果说理想是朋友圈的王者青蛙,每天晒娃晒出新高度,那么零跑大概就是自家养的二哈,一言不合就乱撒欢。大合照一发,整个汽车圈子都嗡了一下,网友们开始拧开放大镜,一张合影恨不得看出底盘材质和座椅缝线走向。
本来,你拍个合照关我啥事?但零跑偏不按套路出牌,好端端的车型队列里,莫名泛起几张“生面孔”。这些家伙既不出现在官网,也没有渲染图刷屏,直接混进了家族照。这架势,活像自己家聚餐时,悠然坐着几个陌生人,还带一筐自带饮料。业内人士纷纷上前扒皮——这不就是零跑准备找借口涨价的筹码吗?
新款未官宣,露面也不是偷懒,是明晃晃地玩“光速彩排”。你说这是玩梗也行,说是压垮同行的最后一根草也不为过。和理想不约而同,零跑这次学会了“摊牌”,直接端出全家桶。反正抄底总是比摆高价容易,谁说白菜价不能做高端范儿?
网上那帮人开嘲讽大会:零跑这是怕客户挑花眼,于是直接搞个合影,让大家一起眼花。毕竟,零跑需要你记住的,从来不是车型,而是车标和价格表。车型嘛,多点悬念,才能让粉丝追着猜测——毕竟,靠动力参数炒饭的年代,早让网络水军刷双倍了。
新车曝光,某种程度上,就是把造车流水线的尘封段子拿到台前。四轮一亮,网友立马把未官宣的车型图放大、敲代码、上机查数据库,巴不得连外观分子结构都一并扒出来。车圈版“福尔摩斯”,把合影拆得比拼多多砍一刀还细致。你说这是营销智囊团自爆,还是供应链失误泄密?其实可能只是想让同行周末加班罢了,毕竟零跑的快乐,向来建立在别人的痛点之上。
咱们再来聊聊理想。大伙都知道它前脚甩出L8,后脚就又秀出了i8神秘“官图”。你以为这些玩意会按照版本号顺序上线,结果它非得跳舞。六座纯电SUV,官方说“给家里人坐的”。你以为能和亲戚一起开到高速服务区碰碰运气,谁成想第三排终于不是小板凳了。联想到以前,儿童座椅都得缩成熏肉肠,现在直接扶成小王座了,童年阴影都能遮蔽一半。
更骚操作来啦,理想顺便掏出未来三年的底牌:A、B、C、D系列,一锅炖了14款车,从刚需到豪华,定价跨度直接把消费者的工资分布表扒个底朝天。6万到30万,听着像汽车销售的“分级养殖计划”,你以为你在买车,实际上你在掏祖祖辈辈的医保卡。
仔细琢磨,D系列有两台全尺寸MPV。用官方话讲,空间“自主可控”,你以为司机可以背着小桌板飞升,实际全家人在车里能开“斗地主大会”。电门一踩,静音起飞,家里老人都能睡个午觉,带娃自驾去青藏线绝不是梦。至于到底能不能在第三排刷抖音?官方没说,但大概率能玩“谁先抢到充电接口”的运动项目。
技术还是那套“混动优先”。本质来说就是电池和油轮流蹦跶,长途不趴窝,市区能假装环保圈粉。这逻辑像极了当下的“周末加班”:周一至五靠电驱动激情,周末就得用燃油刺激存量。反正不续航焦虑,谁管是不是“油电混装版鸡鸭鱼肉”呢?
配套设施自然得跟上。2025年超充站要干到2267座,开车出门仿佛就是“到站薅羊毛”,每五十公里就能狂点一次点赞。这下好了,开零跑不用怕电池变空蛋,川西高原都能无忧驰骋,科技与狠活合体,网友纷纷留言:“能不能免费送杯豆浆?”
销量数据,也许只能用“蹭热度”形容。7月甩出去3万台,年度目标10.8万。大家本以为这数字是写作文用,没想到理想车主已经在排队进地库。社交媒体一时间热闹非凡,晒钥匙变成新型炫富,网友戏称“买理想送地库小区广告位”。全民买买买,仿佛不是买车,而是买进一场盛大的社会话剧,每个人都能扮演“消费升级”剧中的第一主角。
一旦车展开幕,理想i8真车摆门口,众多发烧友提前订票,只为摸一摸“官宣价”,拍一拍“未来式”,哪怕回家晒朋友圈被亲戚质问:“孩子,这么大的车,能不能顺路带我回村?”
这场大合照与车型曝光,其实就是新一轮“造车秀肌肉”。厂家们嘴上说“关心用户需求”,心里盘着“如何制造焦虑”。你想买车,TA就让选项多到你分分钟怀疑人生。价位覆盖得像印钞机,功能一堆让你根本辨不清到底是不是需要,反正豪华、家庭、商务这些你一个都不能少,只要你心里装着自己、家人、老同学和房贷,厂家就能为你安排一台合适的零跑或理想。
这种爆款营销,表面是对消费者的照顾,实际上是用“堆料”制造焦虑和幻觉。谁说一张大合照不能成为新式流量密码?每个人都在车海里游泳,厂商却在变本加厉地排水,加速水涨船高。你以为选车是精挑细选,结果只是参与了一次“厂商割韭菜的全民运动”。厂家说给你自由,实际上你围着他们画的圈打转,选来选去最多就是从五座升级到六座,把座椅换成小王座,然后荣升全家高端体验收割机。
这种套路,说白了——汽车行业的“丛林法则”:新产品必须比旧产品贵,配置必须堆到用户认知极限,曝光必须要用一锅端的姿态,DIY式沉浸感,管你需求多真实,只要心动,就能产生购买力。你说这叫消费升级,其实更像是“套路升级”,消费者永远在后知后觉地复盘自己的选择。
理想的这波底牌早摊了,你以为能安心选,厂家却又上新型号,生怕你钱包安定,不得不再次纠结。零跑搞大合照,未官宣新车登场,是明天的传销预演,还是把“社恐”变成“选择恐惧”?但不管怎么搞,翻来覆去,最终还是你和钱包在深夜对视,发出一声无力的叹息——到底买哪个?
朋友圈刷屏、车圈疯转,大家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今天晒完大合照,明天又要官宣新车型,后天等着加价加配置,像极了小时候翻糖果罐,咬了一口才发现都是牙科老板的朋友。你说竞争是好事?可一旦厂家把底牌摊开,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打杂的,牌桌上的赢家永远是造车的。汽车圈里的荒诞逻辑,人人懂,却没人能跳出来。
最后只剩一句冷笑话:理想这次不是挤牙膏,是直接开闸放水。零跑合照里的人数,够大家玩一场现实版的大逃杀。至于钱包,你准备好了吗?没准备好也没事,反正你准备好了,他们还会开闸放水。买不买得起无所谓,看得起就行。至于你,继续纠结、继续自嘲,继续怀疑人生 —— 这才是买车的全部意义。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