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

人在江湖飘,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昨天你还是大哥,今天就成了计量单位。

你看看最近的财经新闻,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体型越大的公司,焦虑就越写在脸上。

上汽集团,这个中国汽车圈里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最近就浑身散发着一种“我很好,但你别问我怎么好起来的”的奇特气场。

最近上海经济数据不错,消费回暖,旅游起飞,一片欣欣向荣。

然后一堆文章就开始吹,说你看,上汽的增长跟上海的经济“同频共振”。

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有驾

前三季度销量、营收、利润蹭蹭涨,净利润同比暴增644.9%,这数字看着跟坐了火箭一样。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正能量?

是不是感觉大象又能跳舞了?

打住。

这种财报解读,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我们得看懂这背后的逻辑。

上汽这波操作,压根不是什么顺势而为的“同频共振”,而是一场伤筋动骨、九死一生的“自我救赎”。

它所面对的“势”,不是什么宏观经济的春风,而是被新势力们用PPT和发布会卷起来的滔天巨浪。

过去的上汽靠什么活着?

合资。

大众、通用,这两根大腿往那一杵,就是印钞机。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甚至有点肥腻。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年轻人都开始觉得燃油车是上个世纪古董的时代,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比三大件还重要的时代。

当你的基本盘开始被动摇,当你的利润奶牛开始产奶量下降,你怎么办?

凉拌?还是自己下地干活?

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有驾

上汽选择了后者,而且是all in式地干。

这才是理解它所有动作的唯一钥匙。

这场改革,本质就是一场“去大腿化”的独立行走宣言。

首先,内部动刀,把重心彻底颠倒。

过去是合资品牌当家,自主品牌像个养不大的小儿子。

现在反了。

前三季度,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了总销量的六成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增44.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上汽终于想明白了。

靠别人永远是虚的。

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产品。

所以我们看到了智己LS6搞半固态电池,看到了尚界H5把华为的高阶辅助驾驶干到了20万以内。

这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布局,这是求生欲。

对手都把导弹架你家门口了,你总不能还拿着大刀长矛喊“我们底蕴深厚”吧。

其次,重新定义安全,把这件最无聊的事做成最锋利的武器。

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有驾

新能源车圈最近在干嘛?

集体补课。

补什么课?

安全课。

前几年大家都在卷续航、卷加速、卷智能,卷到最后发现,车子动不动就自燃,这还玩个锤子。

安全是底线。

它是最无聊的部分。

它也是最要命的部分。

所以当行业开始“安全补课潮”时,上汽这种老牌巨头刻在骨子里的体系能力,就成了降维打击。

这就像打拳击,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当新势力们忙着给电池包打补丁的时候,上汽直接甩出“零燃+三电终身质保”,还搞出了“魔方”电池这种变态玩意儿,极限测试时间是国标的6倍。

年底还要在MG4上量产固态电池,直接在物理层面跟你说“拜拜了您嘞,可燃物”。

这种玩法,就是典型的“你跟我谈梦想,我跟你谈物理”,直接把天聊死,把对手逼死。

再看合资,玩法也彻底变了。

以前是外方出技术,中方出市场,大家坐地分钱。

现在呢?

上汽跟大众续约到2040年,跟奥迪搞新平台,跟通用联合开发新车。

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有驾

核心是什么?

是上汽开始“技术反向输出”了。

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你家那个教了你半辈子英语的洋外教,突然有一天跑过来,毕恭毕敬地问你,TikTok上的“栓Q”到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带带他。

时代变了,攻守之势异也。

上汽大众的车开始用上更懂中国人的智能座舱,上汽奥迪的新车平台里有上汽自己的技术DNA,上汽通用也得靠本土化的新能源技术续命。

这不再是简单的合作,这是上汽把自己的技术实力,变成了谈判桌上最重要的筹码。

当然,最骚的操作还是跟华为的联姻。

搞出了“尚界”这个品牌。

这招妙在哪?

妙在借力打力。

华为的智驾是公认的强,但自己造车总差点意思。

上汽呢?

有最成熟的供应链和质量管控体系,但品牌科技感总被吐槽。

行,那咱俩搭个伙。

你出脑子,我出身子,一起给市场来点小小的震撼。

上汽落子科技生态,激活上海经济一盘棋-有驾

结果就是,20万级别的车,用上了顶级的192线激光雷达和华为ADS 4.0。

这就叫“技术普惠”,把过去王谢堂前燕,直接送到寻常百姓家。

最后,所有这些产品和技术的牛逼,都得靠卖出去才能兑现。

上汽的营销也开始“不当人”了。

以MG4为例,直接在全国商圈搞了200多个快闪店,让自家年轻员工去站台。

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

它把“买车”这个重决策行为,变成了“逛街顺便看一眼”的轻量化触达。

你在商场喝着奶茶,顺便就进店摸了摸车,加了个销售的企业微信。

后端4S店直接拿到你的意向信息,精准跟进。

一套组合拳下来,把潜在客户喂到嘴里。

智己的商超店更狠,营业到晚上10点,提供地铁接送,上门试驾。

他们图什么?

图的是效率。

图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把服务做到极致,把消费者的决策路径缩到最短。

销量翻番,就是对这种“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最直接的回报。

所以你看,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起来,上汽的故事就清晰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稳中有进”的优等生故事,而是一个“濒临悬崖、奋力自救”的硬汉故事。

它通过内部革命,把自主和新能源扶正;通过体系压制,把安全做成护城河;通过模式创新,把昔日的老师变成了学生;通过渠道变革,把车直接送到你面前。

这场宏大的转型,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上,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才让这头曾经笨重的大象,在智能电动化的火山口,没有变成一个熟人,而是学会了跳舞。

这比任何一份P得锃亮的财报,都更值得玩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