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电动车的续航问题总是备受关注。事实上,不仅电动车在冬季能耗会上升,燃油车同样也会面临油耗增加的情况。只不过,电动车对低温环境更为敏感,因此冬季续航下降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电动车在冬季能耗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电机和电池未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运行,导致效率降低、性能受限;二是电动车需要额外消耗电能来为电机、电池以及乘客舱提供加热。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厂家通常会采取电池隔热措施,以保持电池温度稳定。目前,已有不少电动车在极寒环境下表现出了较好的续航保持能力。
近日,中汽研公布了一组备受关注的纯电动汽车冬季续航测试数据。在这组数据中,比亚迪汉EV的表现尤为亮眼。
汉EV在冬季的续航衰减率仅为30.9%。
此次中汽研测试的车型包括比亚迪汉EV、小鹏P7、特斯拉Model 3、宝马iX3、蔚来EC6以及哪吒U Pro等六款热门纯电动汽车。这些车型在市场上均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销量。那么,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它们的续航衰减情况如何呢?
据了解,测试分别在常温(23℃)和低温(零下7℃)两种环境下进行。这样的测试方式不仅能够揭示官方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之间的差异,还能直观地展示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衰减情况。
通过对比测试数据发现,比亚迪汉EV在常温下的续航里程为629km,而在低温状态下仍能保持435km的续航,衰减率仅为30.9%。相比之下,蔚来EC6、小鹏P7和哪吒U Pro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降幅均超过了40%。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是在零下7℃的环境下获得的,如果在更为寒冷的东北地区,这些车型的续航表现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比亚迪的一体化热管理控制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电池是影响纯电动汽车续航的关键因素。在上述六款车型中,大多数都采用了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汉EV则搭载了独特的“刀片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电池范畴。相较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耐热性方面表现更优,但在耐冷性方面则相对较弱。
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相对较低。具体来说,在0℃环境下,其容量保持率约为60-70%;在零下10℃时,衰减至40-55%;而在零下20℃时,仅剩20-40%的容量。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在零下20℃时仍能保持约70%-80%的正常电池容量。因此,对于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来说,冬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比亚迪汉EV在零下7℃环境下的实际续航衰减却低于其他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这得益于“刀片电池”在解决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短板方面的创新以及比亚迪在应对低温环境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方案。
比亚迪e平台3.0所搭载的一体化热管理技术以热泵电动空调压缩机为基础,通过一体化热管理控制模组对产生的冷热量进行合理分配。这一技术不仅满足了驾驶舱制暖和空调制冷的需求,还确保了动力电池在高温散热和低温预热方面的性能。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还采用了低导电率冷却液,从而有效减缓了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航下滑的问题。
对于北方地区的用户来说,目前暂时不建议购买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打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相关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冬季续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消费者应谨慎选择纯电动汽车。上述六款知名且销量较高的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航方面仍存在明显下滑现象,更别提其他价格更低、品牌知名度更小的车型了。
与燃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续航和充电方面仍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在现阶段,混动车型或许更适合北方地区的消费者。例如比亚迪的DM-i插电混动汽车以及长城的柠檬DHT和吉利的雷神Hi·X等油电混动车型在油耗表现方面均非常出色,且售价也远低于日系油电混动车型。
自2021年起,国内混动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油耗的混动车型逐渐成为购车主流选择,而这背后离不开自主车企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总结:
从上述六款车型在冬季续航方面的实测数据来看,比亚迪汉EV无疑是最出色的选择之一。而其他车型如蔚来EC6虽然售价高昂,但在冬季续航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续航缩水最严重的车型主要来自于自主新势力品牌,这或许也反映了新势力与传统汽车厂家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