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车出来,路上天色还挺好的,心里想着今天这车到底值不值得投入。最近看新闻,20万级别的SUV,预售订单都冲到4.8万了,我心里就觉得,这也太火了吧?刷朋友圈时,朋友发了个截图:这个LS6别的不讲,充电速度真是快得让我心动。说实话,听着这个数字,很多人都开始心动——800V平台充电15分钟能冲几百公里,确实像手机快充一样快(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心里也在想:所谓的快充,真的是利好吗?还是折中取舍的产物?在实际操作中,我(估算)体验了感觉——充电快到我都忘了自己多久没用过慢速了。
之前跑销售的朋友说:我试过身边的很多客户,最关心的还是续航和可靠性。我就想:车子核心的骨架和安全设计才是真底气。智己LS6用十纵十横的碳纤维和钢架融合,就像一栋钢筋混凝土大楼,没有一点点的脆弱。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资料,核心区域用了88%的高强度钢,那电池包周边的抗拉硼钢占比更高,能抗点外力攻击(这段先记住,后来可能会移情别调)。实际上,要知道这些结构设计,不能没有点线面结合的生活比喻:它就像是一匹马在战场上,愣是要把所有的冲撞都散开,避免能量全部打到要害。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在安全方面,电池包到底多稳?我之前试过高速刹车,蠢蠢欲动想验证,但很巧,我得先说一句:我不是老司机,也不是专业测试员,只能凭自己感觉。
说到驾驶体验,我真正动手试驾了觉得,底盘调校的很温柔。你说,作为一辆中大型SUV,重心有点偏,平时怎么也得晃悠点吧?但我开上去,全程没有那种忽悠、晃动太厉害的感觉。方向很精准,踩刹车时,车子会提早预判你的动作,路感适中,就算是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这让我想起我那朋友说,开这些车就得有点底子,别整那些漂移电表什么的。但我还真觉得,LS6这点调校像是照顾了不同阶层,既不压迫,也不会飘忽。
在尺寸方面,2023款的参数我没记错是4937×1988×1673(多查几份资料,差不了几毫米),而且轴距2960mm。确定,腿还能伸直,后排空间其实满意,坐个三人也不觉得挤。那空间,就是家里人坐得挺舒服,父母坐后排说:卧槽,这次座椅大了,怎么感觉比我们那老车宽敞。你不觉得,一个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跟空间感有关吗?尤其是买SUV,除了颜值,舒适感、空间续航,都是买家最看重的。
开到一半,我忽然想着:这车的续航怎么算的?心里大概的心算一下——CLTC续航450km,城市用,能跑一周?我估计,平均每天50公里,能跑差不多六、七天,基本不用担心电没了(这段意见有点随意,估算偏多,体感为主,样本有限)。还算节省啊,尤其是油耗,5.3L/百公里,假设一升油跑13公里,就是平均油耗。如果换算成燃油SUV的油钱,差不多每公里0.4元,算上保养一类的,还是便宜不少。
我还记得老板曾说:这个车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把那块电池变成了硬货,而且这个技术实在是看不见,却直接体现在‘能跑多少’。这个微比喻挺对的,像剁椒鱼头里的辣椒,没有它,鱼头就少了味道。电池性能好不好,决定了续航和安全。你说,电池抗撞击的设计,是不是有点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份静态的安全保障,靠的就是结构,而不是靠玻璃窗的脆弱。那你会不会问:我还是纠结能不能用得顺心?这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难不难维护?我知道一些说法,厂商在系统OTA升级上投入不少,但我更想知道:这些升级除了新功能,还能修补安全缺陷吗?这个说法我还没细想过。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试驾时拍的照片:趣怪的是,那块超大屏幕,反而让我觉得家里多了个智能中心。导航、娱乐,一手掌控。试驾后,我心里又闪过一个疑问:屏幕那么大,操作会不会杂乱?体验下来还好,界面简洁,尤其对家里老人,靠语音就能搞定大部分功能。用了几天,觉得尤其智能语音挺靠谱:你好,智己,帮我开空调到24°C。省时省事。这让我开始反思:真的是科技越发达,越方便吗?还是说折腾越多,反而更累?这得看自己怎么用吧。
在安全方面,IMAD辅助驾驶体系给我印象深刻。别的车常常是看图行事,或者能用但不给你终身。智己LS6的520线激光雷达配英伟达芯片,能实现全国无图NOA。这句话,算不算是未来已来?我只知道,开高速,开启自动巡航,车会自己跟着车速调整,不用老转脚,确实省劲。而且,泊车辅助让我试了一次,倒、不用我动手,帮我找车位很自然,像老司机一样。你觉得自动泊车,到底方便还是懒得想?
动力方面,我还得讲讲:用的1.5T增程引擎,实际用起来平顺得出奇。别看数据上瞬时马力155Ps,扯着1500磅扭矩上路,就觉得很给力。测试加速,6.4秒破百,实际开在路上,感觉像流畅的音乐,没有波澜。增程器简直像成长的草原里的绿草,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身边姐妹问我:这种车能跑多远?我说,纯电+增程的结合下,东跑西跑,单次充电不用愁,尤其是在高速上15分钟快充几百公里,实在有点媲美燃油车的感觉。
我想了想:这些技术背后,其实就是供应链的干活和研发的巧思。之前听说,车用电池越大越难保证安全,结果他们用结构强化,就是像盾牌,把整块电池变成了钢铁侠一样的存在。电池的结构层设计,巧妙地用铝合金做安全网,避免能量集中爆炸——说的极了,实际上也不难理解,就像建筑房子时,用钢筋绑扎出个稳固的框架。
这段话又让我想到: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么多硬核,会不会让维护变得复杂?在我心里,越复杂越把人整懵。巨大的屏幕、全景天窗、智能互联,想想,真的需要养成惯,但是这又带来了安全感和便捷感。真心希望,这种新鲜感不会变成负担。你会不会也有点担心:未来的车,会不会变成多功能锅,啥都能做,却没精专?我还在琢磨——这个问题就像是我小时候猜火箭往哪飞,结果飞得那么高,谁能说得准?也许就是方向,还得留点空间,让它慢慢跑。
说到这,我突然有个疑问:是不是因为太多新鲜科技在里面,汽车的核心价值反而被稀释了?还是说,技术越多,越能让简单变得更复杂?反正,想到这里,心里也有点小期待:究竟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到底还能炼出哪些黑科技,比现在更厉害点?我倒是觉得,只要这台车还能让我用得欢,那些复杂细节,留给工人和工程师去琢磨吧。
这辆车的成功,其实也让我思考:是不是买车会越来越像买手机,很炫、很智能,但最关键的还是用起来舒服?而家用车,除了好看,最重要还是能陪你走很好每一段路——无论是载家人、载货,还是去露营,哪天有没有带个虚拟助理帮忙算盘,都算得好,或许也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决定了我下一次的选择。
毕竟,真正让人心动的,可能就是那些可能觉得琐碎却决定生活小确幸的细节吧。你说,是不是要等到某天,车内的一块屏幕能代替你灵魂伴侣的时候,才是真的完美?
---
你觉得,这样的智能车,未来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功能?还是说,有些繁琐的设计,最终会变成无用的繁华——我还真猜不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