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映出一张戴着墨镜的脸,阳光从林间缝隙打下,碎成斑斓,一辆体量庞大的硬派SUV缓缓碾过被压弯的泥土。轮胎花纹在地上留下“现场证据”般的痕迹,车尾那个背着“小书包”的备胎,像个执勤站岗的老兵,仿佛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情况。有人在场外冷眼旁观,也有人兴奋地围观议论,说现在国产硬派越野圈子又要变天了。各位如果在场,会信谁一句,敢坐进驾驶席,把方向盘拧到底吗?
说实在的,国产硬派越野车到底有多少选择,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坦克系、方程豹、北京越野,数来数去,也就这几张老面孔。市面上总算不缺砖头,但真正能让人一眼认出来的,也没几块。现在拎出来个猛士M817,声量唬人,名字听着有点带劲——招牌得像装甲车,又立志带点新意,试问这类新品上桌,能不能掀起桌布底下的老底,实在值得琢磨。
新车上市的消息,这两天在朋友圈反复刷屏。官方给的定价也够直接:31万多起,顶配34万多,尾差几万元主要在空气悬架、夜视、音响这些加分项。按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价格其实是压到位了。毕竟竞品里,大家伙儿都往上靠,随便一配都能顶个大几万。猛士这定价,有几分想喧宾夺主的意思。当然,硬件不能光看账面。
实际尺寸,没什么偷工减料。车身长5米1,轴距3米多,一坐进驾驶舱,视野开阔,门把手还有点军事用车风格,带点“别惹我”的气场。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屏,但核心驾驶操作还是留了实体按键——有车主可能嫌老土,但真碰上越野路况时,只有“咔哒”一声切换的物理触感,才最让人安心。还有智能系统,华为这几年在车机上闹腾得有模有样,乾崑智驾、鸿蒙车机,耳熟能详。50W无线充电,以现在这个电子设备人手一件的世道,也算顺应潮流。
动力这块儿,总归要说说。“插混系统”,1.5T发动机配双电机,马力数据光听就让人膨胀——505kW、848牛·米,百公里加速5秒多,纸面上是同级里绝对的拳头选手。纯电140公里,馈电油耗7点多,论经济性,确实比纯燃油大排量有优势,也迎合现在油价高企一点就跳的气氛。不过插混越野到底能不能“真越野”,这东西还得交给市场用脚投票。坦克和方程豹的技术路线各有千秋,多少还是氢弹手里抢过来的经验,猛士技术是新,心理上总觉得还要多看看。
底盘、四驱锁止、前后限滑,该有的都有,蠕行、坦克转弯这些花活也算一揽子收了进来。感觉像新转来的同事,简历写得漂亮,面试还要看落地能不能跟老油条们正面掰掰手腕。配置上猛士M817没短板,硬件和软件说得头头是道,但唯一短的,还是实战成绩和口碑。
这玩意儿到最后,比的是谁能真正活下去。三十多万的车,不是小数目。有人对新鲜感买单,有人抱着老产品闭眼托底。方程豹连续上市拉高热度;坦克更是占了技术和口碑的便宜,新生品牌猛士这一脚踏进来,只能靠性能和价格比划一下诚意。但坦率说,我要真有三十五万预算,心里第一反应还是靠向坦克500 Hi4-T,越野市场这行里,技术积淀和用户信心,比啥都管用。在这行做久了,总有点“老油条综合征”——凡事一手看资料,一手摸口袋里的备用药片,眼前再新的高科技都会带点存疑的滤镜。
有时候啊,越野市场,看起来热闹,实则门槛极高。啥叫“硬派”?不是外观装的够厚重,也不是动力数据多暴力,是涉水之后发动机不闹情绪,是沙石路上底盘能抗揍,是用过三年的电子系统别把人锁在山里。说明书都允许你爬山下河,但真出事,只有救援队和保险公司才是你最后的后台。用户买单的最终诉求,其实就是一句“不坑人”。
当然,M817能杀进这个圈子,本身也是市场放开的信号。一方面,说明国产越野的天花板还没被捅破;另一方面,如果品牌真能熬住头三年,把故障率降下去,售后撑起来,说不定真能跟坦克、方程豹平起平坐。只是“新王登基”,少不了要先喝几碗冷水。盲目乐观不是我的风格,反倒更期待猛士品牌能用时间换认可,别走成“高开低走、热闹一阵就偃旗息鼓”的路数。
写到这里,脑海里又闪过一句不合时宜的调侃:这年头硬派越野的赛道热闹是热闹,但四驱不走地头蛇,还真不算局内人。按咱的老路数,留给市场观望的时间不多了,谁真能扛住这拨体验党的打脸测试,谁才算赢。只是,不知道坐在屏幕前的你,如果有这么一笔预算,会愿意拿新品牌的“小书包”背一次信心吗?这个局,应该怎么选,大家心里盘得明白吗?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