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与成立仅十年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达成合作,为其高端品牌红旗提供电动汽车平台以拓展海外市场。这一看似“反常规”的组合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深层变革逻辑——传统巨头与新势力的互补共生,已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路径。
一、技术短板倒逼:国企的“电动化焦虑”
一汽虽在燃油车时代积累了雄厚底蕴,但其新能源转型步伐明显滞后。2024年,一汽新能源车销量仅33.9万辆,远低于同期长安(73.5万辆)和比亚迪(300万辆级),且主力车型如红旗天工08销量惨淡,月销最高仅625辆。
反观零跑,其“全域自研”模式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电子架构等核心技术,自研零部件占比超60%,成本控制能力极强。例如,其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可将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15%,成本降低1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则简化了传统车企复杂的线束布局。对一汽而言,零跑的技术输出能直接填补其智能电动化短板,缩短新车型研发周期至少18个月,助力其应对国资委对央企新能源业务的单独考核压力。
二、新势力的“第二增长曲线”:从卖车到卖技术
零跑与一汽的合作,标志着其从“整车制造商”向“技术供应商”的转型。此前,零跑已通过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向Stellantis输出技术,后者斥资16亿美元入股并助其打开欧洲市场。此次合作中,零跑将向红旗提供B10平台,并计划通过技术授权模式将毛利率从卖车的4.8%提升至20%-30%。
这种模式类似华为的“零部件供应商”路径,但更聚焦硬件架构。零跑CEO朱江明曾直言:“未来3-5年,技术合作收入要占营收的30%。”通过与传统车企绑定,零跑既能摊薄研发成本,又能借助一汽的320万辆年产能(零跑的10倍)快速规模化,破解新势力普遍面临的盈利难题。
三、全球化博弈:技术换市场的中国方案
合作车型瞄准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暗含“技术换渠道”的战略考量。一汽红旗虽在国内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但海外布局薄弱;零跑则通过Stellantis的渠道积累了出海经验,2024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14%。双方联合开发的B10平台车型,既可利用零跑的性价比优势抢占海外中端市场,又能借助红旗的品牌溢价探索高端化,形成“双品牌+多市场”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B10起售价仅10.98万元人民币(约1.5万美元),却配备激光雷达和城市导航功能,这种“极致品价比”正是其打动国际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红旗设计师Giles Taylor所言:“借用零跑平台的关键,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注入红旗的美学基因。”
四、行业启示:从“单打独斗”到“生态竞合”
一汽与零跑的合作,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两大趋势:
1. 技术民主化:新势力通过自研突破,将高端技术下放至大众市场。例如零跑的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仅为特斯拉同类产品的1/3,推动“科技平权”。
2. 资源重构:传统车企的制造、渠道资源与新势力的技术、效率优势深度融合。如一汽可利用零跑的灵活决策机制破解“大企业病”,而零跑则借助一汽的供应链议价权降低成本。
这场合作也暗含风险:技术整合难度、海外市场适应性、利益分配机制等均需长期磨合。但无论如何,它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一条区别于“华为依赖症”的转型路径——通过技术输出实现“轻资产扩张”,或将成为新势力穿越周期的新生存法则。
当“共和国长子”向新势力伸出合作之手,这不仅是国企放下身段的务实选择,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竞争”迈向“技术生态竞争”的标志。未来,谁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谁就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先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