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

你坐过公交车,去过景区,肯定见过那种带笑脸标志的大巴。可你知道吗?这些车大部分都出自河南郑州的一家公司——宇通客车。现在这家公司市值650亿,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全球排名第一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这个成绩听起来挺牛,可你要是知道宇通曾经是什么样子,你会觉得这个逆袭故事堪比爽文。

1980年代的宇通,准确说那时候还叫郑州客车修配厂,整个厂区就跟废品收购站似的。一堆废料,一堆零件,乱七八糟摊了一地。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那时候厂里接的活儿有多杂?修车、焊接、切割铁门、做防盗窗,什么能赚钱干什么。为啥沦落到这个地步?因为技术太落后了。他们造的车用的还是1960年代仿制苏联斯柯达706的技术,发动机和底盘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基本就是卡车上面盖个铁棚子。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1985年修配厂改制成郑州客车厂,开始自负盈亏。可技术没进步,订单哪儿来?工厂从1980年的600多人流失到1988年只剩400多人,亏损从几万块飙升到130多万。那些脑子活络的工人熟悉了门路,自己拉团队单干去了,又抢活又抢人。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关键时刻一个叫汤玉祥的人出现了。这人原本是维修技师,后来当了车间主任,非常清楚厂里什么情况。研发部100多人,真正干活的还不到1/3,其他全是各个领导的关系户。上班不是划水就是聊天,你指望这帮人研发出新产品?做梦。

汤玉祥提出由他来承包车间,采用民企管理方式,有成绩有奖励,长期无贡献末位淘汰。厂长陆法尧也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1989年批准了这个方案。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汤玉祥接手后发现了一条突破口。当时郑州客运站最好卖的票是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节假日进出站的长途大巴像火车车厢一样,一节一节从早到晚没个停。下车的乘客无一例外都在扭腰捶背,累得半死。可假期结束后,还得买票继续坐。

这不就是机会吗?搞卧铺大巴,让乘客睡一觉就到目的地。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亚星1987年就搞过卧铺车,看着好像没啥难度,就是把座位改成床位。可实际上要做成双层才划算,这就导致底盘重心偏高,遇到紧急情况容易翻车。风险太大,大部分厂商不敢碰。

可对走到绝路的郑州客车厂来说,这就是救命稻草。从1989年4月起,汤玉祥亲自带队开始逆向研发,1991年推出了国内首款量产卧铺大巴ZK6980W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这车采用前置横向布局,搭载玉柴6105柴油机,动力143匹402牛米。缺点是油耗高噪音大,可胜在稳定。

为了推销这款车,汤玉祥组建了专门的业务部门,邀请各大城市客运公司的人到郑州来,包吃包住包车马费,现场展示车辆性能。结果大受欢迎。到1992年ZK6980的交付量达到708辆,销售额6000万元,直接让工厂起死回生。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可产能已经到顶了,想扩产怎么办?按常规思路当然是砸钱招人,可汤玉祥不这么想。除了他管的车间,整个厂还是老体制,那些混日子的蛀虫还在,早晚得被掏空。恰好1993年有了新政策,鼓励企业引入民营资本。同年郑州客车厂改制成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汤玉祥担任董事长。

改制后其他厂商也加入了卧铺竞争,可宇通在质量管控方面是国产中最严格的。再加上几年布局形成的品牌效应,各大客运公司首选都是宇通。到1995年后,宇通靠卧铺大巴在客运市场彻底站稳了脚跟,每年交付3000辆左右

可宇通在普通大巴方面一直没进展,因为别的厂商也形成了品牌效应。汤玉祥的打法还是走新路,ZK6980解决了长途需求,可到了客运站还得回家啊。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于是ZK673ED诞生了,这是一款29座中型客车,采用东风轻卡底盘,搭载朝柴4102发动机。优点是油耗低保养便宜,缺点是动力一般。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一开始客运公司不太感冒,只能搭配着ZK6980卖。可用了一段时间后,出色的稳定性带来了大量复购,后续又延展出673、6673等车型,换上了动力更强的玉柴6105发动机,整个系列销量暴涨。

产能又成了瓶颈,老厂再扩建也就那么大,撑死了年产4000辆。宇通想做大只能换地方建新厂,可投资太大根本负担不起。1997年5月8日,宇通正式在上交所上市,募集到3.4亿元,这些钱被用来建占地1700亩的宇通工业园。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进入2000年后,安全标准提高淘汰了很多落后车型,有实力的厂商加速脱颖而出。青年、海格、金龙这些都是通过与外资合作拿到先进技术,稳稳站在一线。宇通还只能混混卧铺和中巴,技术相对落后,再不求变早晚被淘汰。

2002年宇通与德国曼恩签约,引进了A74、A79全套技术,推出了6120系列车型,直接闯入10米级城市公交市场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这种造型的车大家都有印象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从2000年代一直火到现在。后来延伸出6900、6129、6108等型号,2004年交付量猛增到1.8万辆,营收突破74亿元,成为公交市场老大。

同年地方资本完全退出,宇通彻底成为民营企业。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紧接着ZK6100H9诞生了,大家肯定很眼熟,尤其在各大景区学校,简直是王牌车型。这是一款49座中大型客车,搭载玉柴、锡柴、康明斯多款发动机,定价43万起售。因为质量太稳了,只要不出事跑一年必回本,甚至半年都行,后面全是利润,深受司机喜爱。

2007年后宇通发展了BRT和校车业务,虽然销量不高却有效扩散了影响力。比如在校车方面带头制定国标,成为各地幼儿园首选品牌。再加上6120、6100系列的持续热销,2010年宇通销量达到4.16万辆,营收超150亿元,登上全球第一宝座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这里面也有海外市场的功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厂商陷入混乱,对不核心的地区业务放缓或放弃。汤玉祥抓住机会迅速补位,甚至愿意给当地贷款拿车。以巴西和智利为例,只三年时间宇通占有率就达到50%以上,在古巴和中亚地区做到了垄断地位

可宇通这时候的强只是数据好看,论技术发展并不比友商强多少。转机出现在2012年,新能源时代来临。相比乘用车的保守,在商用车方面国家布局非常激进。宇通的研发从1999年的EV6820开始就一直没停,到2012年为了碳中和目标,上级给出巨额补贴,正好被宇通赶上。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同年宇通启动了24亿投资,在郑州经开区新建2000亩新能源基地。2014年后宇通的插混、纯电、氢燃料电池车型一个接一个发布,远远甩开了友商。到2016年交付量创新高达到7.37万辆,营收超452亿元

可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友商,而是时代进程。高铁和私家车大面积普及,对客车市场造成重大打击。宇通2017年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业绩下滑,2020年补贴结束,出现5500万元亏损,销量跌到3.02万辆

宇通怎么应对?国内受限于时代发展,客车增长停止,可国外发展没这么快。南美、中亚甚至欧洲国家城市发展几乎停止,环保组织又很积极,新能源巴士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2024年宇通出口量达到1.4万辆,金额超152亿元,占整个集团的40.3%。今年不出意外将突破50%以上,股票也在利好中一路攀升,涨到超650亿元。

白哥琢磨下来发现,宇通这个逆袭故事最牛的地方在于抓住了每个时代的机会。1990年代抓住卧铺大巴,2000年代引进曼恩技术,2010年代押注新能源,现在又靠出口打开新局面。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这才从废品收购站一样的修配厂,变成了全球第一的客车厂商。

“卡车加铁皮”起步,靠改卧铺车起死回生:宇通40年的逆袭史!-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