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京张往返1234公里油耗5.1升,深蓝S05这台12.99万的后驱增程SUV改变了我对15万以内家用车的全部认知
高速服务区,我蹲在车尾看着那根外放电线连着电磁炉和烧水壶,旁边停着台40多万的油车,车主探出头问:“兄弟这是干啥呢?”我说给设备供电,他愣了三秒:“这能带动?”3.3千瓦,同时开两个大功率电器半小时没歇火。他绕着车转了一圈,瞅见尾标,“十二万多?后驱的?”语气里全是疑问。
这事儿发生在上周末去张家口的路上。出发前我看了眼表显,满油满电,心想这次得把这套增程系统摸个透。单程300多公里,来回加上市区通勤,最后定格在1234公里,平均油耗5.1升——我承认盯着这数字看了挺久。
44.3%热效率的增程器,工程师给的数据。实际开起来你会发现它介入的时机挺聪明,高速上120匀速巡航,增程器启动的瞬间要不是盯着仪表盘那个小图标,耳朵根本感知不到变化。58分贝以内的噪音控制,确实下了功夫。那些传统增程车高速上发动机嘶吼的场景,这车上没遇见过。
27.28度电的电池包,标称215公里纯电续航。我这一周工作日基本在三环里转悠,充了一次电撑了四天。有天早上零下五六度,电池显示还能跑180多公里,衰减没想象中夸张。金钟罩电池,听着像营销话术,但16项安全测试、零起火记录这些数据摆在那儿,用着心里踏实些。
底盘调校有点门道。后驱布局在12万这个价位不太常见,转向手感偏沉,高速并线车身响应利索。有次三环辅路突然窜出来辆电动车,我下意识打方向,车尾跟着动但没甩,方向盘回馈挺清晰。欧洲团队调校的底盘,麦弗逊加多连杆,过减速带的时候能感觉出来想把震动过滤干净,只是后段支撑还能再硬朗点。不过家用车嘛,舒服比运动重要。
175千瓦的后置电机,320牛米扭矩,零百7秒2。数字看着不算炸裂,但电驱系统那种线性输出开起来挺顺。高速超车并线,深踩电门响应够快,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等变速箱降挡的迟疑感。
语音识别做得还行。高速上开着窗,风噪挺大的情况下说“把副驾座椅加热打开”,基本都能听懂。那块15.6寸的向日葵屏能左右转15度,副驾看导航确实方便。车顶那个4800万云台相机,我用得不多,路过怀柔水库拍了几张照片,效果比手机怼挡风玻璃上强不少,至少朋友圈里没人看出来是行车记录仪拍的。
后排地板全平,2米9轴距用起来宽敞。上次拉着一家四口去滑雪,后备厢塞了两个28寸箱子、登山包、还有一堆装备,不算局促。这得益于增程系统体积小,没有传动轴占空间。后排座椅放倒之后能扩到1460升,搬家拉货都够用。
L2级辅助驾驶该有的功能都有,全速域ACC、车道保持、自动泊车。拥堵路段跟车距离可调,加减速比较平顺,不会一惊一乍。自动泊车识别率还可以,35秒左右能停进去,光线不好的地下车库也能用。虽然没激光雷达,但日常够用,不用每次停车都小心翼翼。
12万9这个价格,我对比过一圈同级别车型。纯电续航215公里、后驱布局、V2L外放电、云台相机这些配置加在一起,性价比确实明显。市场可能会因为这台车重新洗牌,尤其15万以内这个区间,留给合资品牌的空间越来越窄。
开了两周,座椅包裹性一般,长途开下来腰有点累;车机偶尔会卡顿;智能驾驶拥堵路段跟车距离调节还能再细腻些。这些小毛病放在12万价位,好像也不算硬伤。
首任车主终身质保加终身免费基础保养,每年能省八百块养车成本。这事儿放在增程车上更实在些,至少换机油的钱省了。
增程这条技术路线,大概已经过了“能不能用”的阶段,现在讨论的是“好不好用”。深蓝这台车或许把增程的优势发挥得比较充分——城里安静省钱,长途没焦虑,日常开着不糟心。
预算15万以内,想找台能通勤能远行、省心省钱的SUV,这车值得去店里坐坐。至于到底值不值,开上一周,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