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

最近大家走在路上,是不是感觉绿牌子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了?

这确实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环保,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也真快。

不过,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电动车跑个七八年,里头那块又大又重的电池该怎么办?

总不能跟旧手机电池一样,随便找个地方扔了吧?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这可不是个小事,它关系到咱们的环境安全,也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电动车退役电池背后的大文章,看看这究竟是一座等着我们开采的“金山”,还是一座处理不好就要喷发的“火山”。

咱们得先从时间上算一笔账。

国家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为了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当时就定了个规矩,像电池这种核心零件,车企要保证至少用上8年或者跑够12万公里。

您算算,从2016年到今年,正好八年过去了。

这就意味着,最早那批电动车的电池,现在正扎堆儿地进入“退休期”。

这个数量可不是一星半点。

根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140万辆,咱们国家电动车电池的装车量是全世界第一的。

有专门的研究机构预测,到明年,也就是2025年,全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加起来得有104万吨重,这是个什么概念?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差不多相当于十艘航空母舰的重量。

再往后看,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涨到350万吨,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除了自然到期,还有一个因素在加速电池的“退休”。

那就是国家为了鼓励大家消费,搞的各种“以旧换新”补贴。

比如说,去年国家就把报废旧车再买新能源车的补贴,从一万五提到了两万块。

今年又出了新政策,要是你家有2018年底之前买的新能源车,现在报废掉去买指定的新车型,也能拿到两万块的补贴。

这么一来,很多车主一盘算,自己的车电池质保也快到了,继续开吧心里不踏实,卖二手车又不值钱,还不如趁着有补贴,赶紧换辆新的。

这样一来,很多本来还能再用几年的电池,就提前“下岗”了,也加入了退役电池的大军里。

当然,也有专家说了,电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耐用,8年的质保期只是个底线,很多电池实际用上十年甚至更久都没问题。

所以,真正像潮水一样的大规模退役高峰,可能还要等到2030年以后。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但不管怎么说,眼下这几年,就是咱们国家抓紧时间布局,建立一套安全、高效、能持续运转的电池回收体系最关键的时期。

那么,这些“退休”的电池,到底有什么门道呢?

这里头学问可大了。

一方面,它是个“危险品”。

电池里含有锂、钴、镍这些金属,还有各种化学物质,如果拆解不规范,或者处理不当,很容易着火、爆炸,甚至污染我们周围的土地和水源。

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个“宝贝疙瘩”。

一块性能衰减到80%以下的电池,虽然带不动汽车了,但它还有不少余电,这就是它的“梯次利用”价值。

如果连这点价值都没有了,我们还能通过化学方法,把里面的锂、钴、镍这些值钱的金属再提炼出来,重新用来造新电池,这就是它的“再生资源”价值,也叫“城市矿山”。

正因为这里头既有风险又有巨大利益,市场上就出现了两拨人马在抢夺这些废旧电池。

一拨是“正规军”,也就是国家工信部审核通过的“白名单”企业,全国总共有156家。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这些企业是正经干活的,他们建厂房、买设备、搞环保处理、做数字化管理,投入非常大。

一块电池送到他们手里,流程非常规范。

先扫码登记,把电池信息上传到国家的溯源平台,让这块电池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

然后安全放电,再进行拆解和检测。

如果检测出来,电池的容量还在标称容量的60%以上,那它就可以被“梯次利用”,比如做成储能电站,给通信基站或者工厂供电,也可以用在一些低速电动车上,让它再发光发热个三五年。

像比亚迪,就在这方面投了差不多6个亿,去年一年就回收了将近1.2万吨的废旧电池。

如果电池容量已经低于60%,没有梯次利用价值了,那就进入再生利用环节,把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提炼出来,实现资源的循环。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

但现实中,还有另一拨人马,就是那些“小作坊”。

他们没有正规厂房,没有环保设备,甚至连营业执照都可能没有,就在城乡结合部租个院子,几把榔头、几桶强酸就开始干活。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环保和安全成本,也不用交税,所以他们收电池的出价,往往比正规企业要高。

就拿三元锂电池来说,今年6月份,小作坊的收购价能给到每吨2万2,而正规大企业因为成本高,只能出到1万9左右。

这么一来,很多车主或者汽修厂,自然就把电池卖给了出价高的小作坊。

国内一家很大的回收企业,格林美的负责人就非常无奈地说,他们回收上来的报废车,十辆里头有七八辆都是个空壳子,最值钱的电池早就不翼而飞了,就是因为卖给小作坊能多卖几千甚至上万块钱,还不用开发票。

有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现在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退役电池,是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

剩下的大部分,都流进了这些小作坊。

他们用野蛮的方式拆解电池,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金属资源,还把有毒的废液随便倾倒,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面对这种乱象,国家当然不会不管。

一套组合拳已经打出来了,就是要给这个行业立规矩,让“正规军”能打赢,“小作坊”没空子可钻。

首先就是政策法规越来越严。

350万吨退役电池来袭!小作坊高价抢货,正规军如何破局?-有驾

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家接连出台了新的管理规范和行动方案,对电池回收的安全和环保责任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明确告诉市场,野蛮生长的日子到头了。

更关键的一招,是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的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体系。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给每一块电池都办了个“身份证”。

从电池在工厂里生产出来那一刻,它就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记录了它的所有信息。

然后这块电池装到哪辆车上,车辆的信息和电池的信息就会绑定在一起,全部上传到国家统一的管理平台。

这样一来,这块电池从出厂、到使用、再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轨迹都清清楚楚。

将来,谁要是想把电池偷偷卖给黑作坊,对不起,系统里一查就知道这块电池去向不明,想赖都赖不掉。

这套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天网”,将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让那些不法小作坊无处遁形。

同时,我们的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已经有了智能化的柔性拆解生产线,可以安全高效地把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包拆开,效率比以前提升了50%,还能保证整个过程不出危险。

虽然和欧盟已经实施的专门的《电池法》相比,我们国家在法律层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们这种集中力量、利用科技手段建立追溯体系的做法,展现了中国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效率。

这不仅仅是为了规范一个行业,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为了给我们国家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

这场围绕着退役电池的“战争”,关乎环境,也关乎未来,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负责任的、可持续的道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