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咱们聊点关乎生计的!
前阵子,我寻思着去老城区那条修车街看看,能不能淘换点实惠货。
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
整条街,不少铺子都歇业了,卷帘门上贴着刺眼的“转让”字样,红底黄字,看着就让人堵心。
晚上再过去,一片漆黑,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景象,让我想起当年共享单车席卷市场,街边修车摊纷纷倒闭的情形。
历史这东西,有时真是惊人地相似,只不过这次,遭殃的是汽车修理厂。
按常理说,眼下新能源车卖得这么红火,燃油车理应倍感压力,怎么反倒是修车师傅们先没了活路?
这事儿,越琢磨越不对劲!
想当年,咱开着燃油车,那叫一个省心。
车子出了点小岔子,随便找个路边摊,师傅几下就给摆平了。
换个润滑油,清清积碳,都是寻常事。
咱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撂,转身就能去旁边小店买包烟,那叫一个自在!
现在呢?电动车时代来了,这流程彻底变了味。
首先,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肯定奔着4S店去啊!
路边店?
顶多给你换个空气滤芯,收你几百块,几个师傅围着你的车,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剩下的时间只能发愣,数地上的方砖。
这场景,想想都觉得窝火。
为何如此?难道是修车师傅们的手艺生疏了?当然不是!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
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全被厂家攥得死死的。
你想动?
没门!
没有原厂的诊断仪,你连故障码都读不出,更别提拆电池修单个电芯了。
这就好比,你买了部智能手机,屏幕摔碎了,你想找个街边小店换个屏?
不成,人家说,这玩意儿只能官方维修,不然给你换个冒牌的,指不定哪天就给你惹出麻烦。
那你想买官方的设备?
行,几十万先拿出来,还得考个高压电工证,软件升级还得年年续费。
这成本,直接把人吓退。
修了怕亏本,不修又断了生计,这简直就是个死结!
小毛病,路边店不敢碰,怕砸了招牌;大毛病,4S店直接“整体更换”,报价比半辆车还贵。
这价格,简直就是敲竹杠!
车主没得选,保险公司只认准授权店,这“过了质保期也不让去外面修”成了行规。
这维修权,被一点点地蚕食了,钱也跟着流向了同一个口袋。
这让我想起《孟子》里说的:“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4S店仗着自己的优势,随意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
这简直就是把消费者当成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那些老师傅们想转型?
半辈子都在跟扳手打交道,现在要学看电路图、刷程序,这难度,简直比蜀道还难。
脑子都快烧糊了,也未必能学会。
年轻人呢?
看到这光景,谁还愿意入行?
设备和投入就像个无底洞,回报遥遥无期,还不如去跑腿送餐,起码还能挣点辛苦钱。
我瞧见,有些汽修街,已经开始改成洗车加充电桩了。
这表面上是给生意续命,实际上,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照这样下去,以后咱们去路边店,顶多就是充个电,洗个车。
真正需要动手的活儿,全都得回4S店。
车主多掏钱,老师傅关门,街边那盏昏暗的修车灯,恐怕再也难见光明了。
这事儿,真就无解了吗?
依我看,这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即汽车行业的垄断。
厂家把持着核心技术,把控着维修渠道,最终受损的是消费者。
我们是否该打破这种局面,让更多维修企业参与进来,让市场竞争更充分?
另外,对于老师傅们,是否该提供进修机会,助他们提升技能,适应技术发展?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我一人能解决的。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归根结底,还是盼着咱们的汽车行业,能更健康、更公平、更开放。
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受益,才能让修车师傅们有口饭吃,才能让街边那盏昏暗的修车灯,重放光芒!
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你们有没有过类似遭遇?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